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淀,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五帝本经的故事。“尧舜禹什么关?”如果一问,大家怕是要笑了。上古之君,相继禅让的关系。尧为舜之岳父,禹曾为舜之臣。这话没有什么错,至少在传说中是这样的。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尧舜禹的“禅让”享受着极高的美誉,不仅是历代托古改制的最佳借口,还是诸侯篡位的遮羞布,更被誉为古代的“民主”先声。其实,任何一个人的上位,都是利益集团内部斗争和妥协的结果,从尧舜禹三人的关系,我们也可窥见现今“民主”的一角。
自黄帝打败炎帝和蚩尤,取代神农氏登顶帝位之后,天子位一直在其家族内部传承。黄帝传位给他孙子高阳,也就是帝颛顼。高阳死后,帝位被他的“族子”也就是皇帝的曾孙高辛所得,这就是帝喾。帝喾死了之后,他那个叫“挚”的儿子继位,因管理不善,被大臣们罢免,他弟弟放勋上位,也就是尧。这么看来,尧其实更像是宫廷政变的最终受益者。
书上说,尧因为儿子丹朱顽凶,而从民间挑选接班人,他找的这个人叫姚重华,然后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舜。舜呢,也因为儿子商均不肖,而重新挑选大能做继承人,这次选的人我们都知道,是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大禹的名字叫姒文命。
暂且在这儿打住,我们来看看舜和大禹的身份。按血统(黄帝-玄嚣-蟜极-帝喾-挚/尧),尧是黄帝玄孙;舜是黄帝的七世孙(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禹是黄帝的玄孙(黄帝-昌意-颛顼-鲧-禹)。由此可见,尧和禹是远房兄弟,而舜则是他们的玄孙,他们之间不管是谁当天子,都是家族内天子位的传承,不存在什么传给“家外人”的“禅让”。有人以这种排位关系,认为舜不可能让位给大禹,他们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白胡子的孙子,学步的爷爷,年龄和辈分是不搭界的。
再进一步来说,尧是真心想把帝位传给舜的么,不见得。尧自己的帝位就是抢了哥哥的,传给舜,一则是丹朱确实烂泥扶不上墙,二则舜所在的部落有着强大的实力,获得了各个利益集团的认可。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虽让位给尧子,但手中仍有权威,诸侯仍听命于他。所以,舜叫了一声“这都是天意”,便又重新主动地把帝位从丹朱那里夺了过来。
所以司马迁说:“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大禹继承帝位也同样如此,舜死后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因为,“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和舜一样,禹也因为诸侯听他的话,而取舜子商均而代之。
问题的关键是帝位传承到禹后,禹又把位子传给了谁呢?禹崩,把天下送给益。禹三年之丧毕,益也想学着前辈们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这一玩,就成真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是“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二是“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我们可以想象,启并不是丹朱、商均那样的窝囊废,他的气场非常强大,身具“乌龟之气”,而益身后却没有诸侯的拥护,成了孤家寡人,诸侯们都跑到启那儿山呼万岁去了,于是启就成了天子。
自启以后,除了王朝更替或个别生育原因外,帝位基本上是“兄终弟及,或父终子及”形式的近亲传承。再回到大家人所共知的故事,尧帝禅位与玄孙舜,舜帝禅位与高祖禹,私有穿越之嫌。同时,舜娶尧女,而尧女为舜曾祖辈,私有乱伦之嫌。
如果五帝本纪是个故事,这个故事还有待完善。如果是史实,那么肯定有遗漏的地方,比如尧和禹的世系可能就有缺失。对于《史记》上古的记载,我们在没有力证之前,既不要随意肯定,也不要妄加否定,暂当做传说来阅读好了。
您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