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德国:研发出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在各种事故或灾害的危险环境中,救援机器人有望大显身手。但是目前各国已投入应用的主要是遥控救援机器人,人机通讯联系容易中断等问题局限了这种机器人的功效。
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日前表示,他们研制的自主救援机器人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帕德博恩大学负责智能救援机器人项目的默奇教授说,目前各国已投入应用的主要是遥控救援机器人,即机器人需要人远程操纵,还不能在情况复杂的灾难现场自主行事。但是在地震等很多灾难的现场,卫星导航图往往不管用,人机通讯联系也很容易中断。
默奇等人研制出的“getbot”机器人可以借助自带的2d激光扫描传感器及3d相机了解周边环境,确认可能的行进路线,还能借助激光测距绘制现场虚拟图。通过一种热成像相机,这种机器人可以感受较近距离环境中微小的温度变化,借此发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并将其位置标在现场虚拟图上。这种机器人还可以借助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装置捕捉幸存者呼吸等生命迹象。
德国网,德国地图,德国移民,德国留学,德国旅游,德国论坛,德语培训,德国护士
 无人机与机器人: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
搭载摄像头、麦克风和传感器的机器人搜索被洪水困在屋顶的幸存者,同时它们也发送救援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的图像,帮助他们评估损失。2005年8月31日,卡特里娜飓风过后的2天内,这些机器人是救援人员和幸存者之间的关键纽带。
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
 
救灾之翼——无人机
参加过飓风袭击以及福岛核电站救援行动的罗宾·墨菲博士表示:“目前,大家都已经知道黄金72小时法则。”应急队伍将在之后着手灾后重建工作。墨菲同时也是得克萨斯州A&M大学机器人中心主任兼教授,他认为无人驾驶飞机(即无人机)在辅助救援行动中大有可为。
墨菲认为,“无人机可以像飞机一样工作,但是它更智能。无人机搭载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其进行相关的工作。就像卫星或者火星上的探测器一般,可以绘制精准的地图,并且生成3维图片。”
无人机不仅精准,同时也方便使用与工作。不得不提的是,它可以同时从事多项救灾工作。它能实现在搜寻幸存者的同时,检查辐射水平和其它数据,并且为其它团队的救助与恢复重建提供数据支持。无人机会随着使用的增多而变得更强大。
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墨菲也解释道:“我们从灾难中学习。在我们真正使用它之前其实我们并没有学会它,只有在灾害中才能学会就在,这是一个循环。”无人机也一样,它需要积累经验。目前许多无人机在灾害现场可能并不能帮助救灾工作,它其实正在学习。
无人机目前就像一个小孩,它需要教育与积累经验,它们不知道自己要寻找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获取数据。虽然它们积累了大量的高分辨率图像,但是没有人来分析数据,所以无人机需要有数据系统。同时,安全与隐私问题也是不得忽略的,此时,我们还需要监管机构管理无人机。
 
救灾之手——机器人
无人机是天空的巡游者,地面的守护者则是机器人。RoboSimian是一个非常灵巧的机器人,它可以帮助完成地面的环境监测以及救灾工作。它可以扫面对面,评估实际情况。当它用它的四条腿到达灾害现场后,便能实现很多操作。比如打开阀门,捡起物品等很多人类做起来风险很大或者做不到的事情。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机器人技术工程师凯尔(Kyle Edelberg)说,“福岛核泄漏时机器人的利用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人类无法靠近核泄漏地区,关闭阀门之类的工作只能由机器人完成。”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
可惜的是,当大地震和海啸袭击福岛,并且损坏了1号反应堆时,机器人技术暂时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虽然RoboSimian在这方面操作上是顶尖的,但是它行动缓慢,只能慢慢爬行。可灾难面前,时间是宝贵的,我们需要在瓦砾与废墟中找出幸存者,因而需要部署不同的机器人,比如FINDER。此处FINDER是指“寻找个人和应急响应”。
FINDER使用低频率雷达监测掩埋在地底下的受害者的呼吸以及细微的运动,其深度可达地下几英尺。这项技术由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吉姆·勒克斯(Jim Lux)负责。他解释了FINDER是如何通过发送低频率无线信号,通过其反射寻找幸存者的。“废墟的反射是不会移动的,因此没有变化。而人类由于心跳,其反射会有细微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这些细微的变化。”
专家希望当灾难来临时,这些机器人和其它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救灾和其它工作。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能比我们做的更好。
 
 欲罢不能:马斯克警惕人工智能,但他的工厂里全是机器人
被称为“钢铁侠”的埃隆·马斯克虽然还没像电影里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那样造出一个给人类带来威胁的人工智能,但他也多次警告了这种可能性,他甚至还曾出资1000万美元用于评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
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然而,尽管埃隆·马斯克也曾经表示虽然研发人工智能就像是“召唤恶魔”,但人工智能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于是就连他自家的工厂也挡不住机器人前进的步伐。几个小时前,马斯克在Instagram上发出了一张特斯拉生产线的照片,在该照片上视野所见的地方没有一个人类。
当然,马斯克可能让那些工作人员藏了起来,悄悄监视这些工业机器人,好让它们不会突然生产出一门加农炮然后造反。
马斯克称这是特斯拉的二号生产线,总共有542台机器人,在中央集合点有15台机器人在同时工作。
当然,这些和马斯克提到的能带来人类末日的“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们还不用太担心。毕竟有“钢铁侠”在这里罩着,这些人工智能也不敢太嚣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几周前特斯拉为自家的电动车推出的一款像蛇一样的充电机器人,那东西看起来却要惊悚多了。
 
 力求规模化:专家训练机器人学做早饭
据报道,一批来自多个欧洲大学的机器人专家发起了一个名为RoboHow的项目,正在尝试教机器人做饭。和现在刚刚崭露头角的厨师一样,这些机器人由知识丰富的行家进行各种演示,之后还会从介绍基础知识的网站和视频中学习,以确认自己掌握了技能。
RoboHow项目的机器人PR2可以从wikiHow等网站扫描文本,获取用于完成指定任务的信息。它们在语义分析过程中把人类语言分析转化为可以行动的指令。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
报道称,这类似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计算机“沃森”,它处理大量数据后将其转化为癌症诊断或梦幻足球的组队建议。但我们希望这些RoboHow项目的机器人不要同“沃森”的烹饪分支“大厨沃森”熟络起来,否则我们就要走进勇敢的新世界,在未来品尝口味怪异的机器人制作的食品了。
为了让烹饪方法规模化,RoboHow项目的科研人员尝试建造掌握一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特定任务的机器人。只要一个机器人能够完成诸如从实验室的实验瓶中取出化学物质之类的任务,那么这一技能便可发送到其他RoboHow机器人共享的数据中心。也就是说只要一个RoboHow机器人能够做出可口的煎饼,所有RoboHow机器人也都会做了。
另据德国媒体报道,RoboHow项目的目标是创造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的机器人,人们可以像与苹果公司的语音助手Siri一样与它们互动,而且互动结果将更令人满意。
 
 不可替代:这些工作可能是机器人偷不走的
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机场,机器人代客泊车已经成为现实。当你走出车门,按下触摸屏上的按钮。接着机器人便将你的车抬离地面,将连车共三吨重的升降台运至停车场。机器人内置一款由德国公司提供的省时系统,名为Serva Transport,它能精心安排停车位,节省车库空间。而这些只是机器人应用的场景之一。
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位于波士顿的Forrester技术研究公司的分析师JP Gownder表示,机器人虽然已经入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恐慌的那样,在窃取就业机会。事实上,反而它在创建机会。在安装机器人系统,机场就已经使用自动售票机,因此并不能说是机器人取代收纳员。而正因为机器人,维护和修复机器人的岗位需求正在扩大。“这不是所谓的白领工作,”Gownder补充道。“这是机修产业的发展。因为修理一台机器人至少比修理自动贩卖机更加复杂。“
在一份被广泛引用的2013年研究数据中,牛津大学教授Carl Frey和Michael Osbourne预计,机器人可能会在未来20年内取代我们工作的47%左右。
但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新报告中,Gownder持有更为保守的看法,结合政府的就业数据和大量的企业、学者访谈资料,Gownder预测,截止2015年底,机器人仅取代美国910万的就业机会。相比前一份研究数据,他的预判时间更短期,但他的结果相比Carl Frey和Michael Osbourne大约7000万的岗位缺失要小得多。
“虽然这些技术都是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一些职位也将会因此而消失”,Gownder在报告中写道,“但在现实中,自动化将推动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包括一些全新的工作类别的增长。”
 
AI VS 人工
Gownder指出了在旧金山雅乐轩酒店提供毛巾,牙膏和其他的东西的服务员机器人。在康涅狄格州的先锋塑料厂,一台名为百特的机器人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制造产品。同时,谷歌和亚马逊等网络巨头们也正迅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让科技将扛起救灾工作的大旗:德国研发自主型救援机器人 科技世界网
从仓库物流到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从网络教学服务到识别图像,理解自然语言,甚至是进行对话,这些将赋予机器人多任务复杂工作的解决能力。
也正因为此,必要的考虑和改变才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些技术如何影响就业,而是因为对于机器人最终将危害到人类社会的观点。
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创始人和太空探索装备SpaceX公司创始人也表示类似的担忧,以至于他捐赠了数百万以寻求办法“以保持AI对人类是有益”。但Gownder正确地指出,这种技术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而且它仍然需要更多人的帮助。
 
是转型,而不替代
在机器人产业链中,包括建造、编程、修理和训练它们,而这些必须通过人工才能实现。
IBM正在推广Waston业务,它是一个包含了众多在线工具的集合,通过人工智能来帮助诊断疾病等相关工作。“但Waston更像是一个机器人同事,”Gownder说,“这是工作转型,不工作更换。”
曾在谷歌从事AI和机器人技术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Andrew Moore对此表示赞同,他说,目前没有看到任何证据表明,AI技术将会偷走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会创造的就业机会数量巨大。
“技术确实改变作业的组合。你会看到医生能空出精力与病人实现更多的互动,而不是试图记忆大量病历。护士可能比医生更重要,如果你仔细观察,整个市场正在创造更多更具创造力的工作机会,而这些岗位在前几年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是Gownder报告中的主旨。机器人与AI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但它并不一定会拿走我们的工作。对于AI的崛起的警觉,是因为人们对于新鲜未知事物的本能恐惧,而一旦经历和适应,劳动力依然存在。
 
上一篇:德法兰克福地方法院禁止在德国境内使用Uber打车软件
下一篇:宝马将数字化发展放在核心战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