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访问了3天的默克尔大妈心满意足地走了。
在她的任期内,这已经是第9次。除了见到中国最高领导人,在颐和园里散个步,她的任务还很重——否则,也不会“带着半个内阁”和一堆企业家过来。
此行何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接: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 重要 对于德国制造,中国有种近乎崇拜的执迷。的确,从大街上跑着的奔驰宝马大众,到传说中永远不会造成内涝的青岛地下管网,都标志了德国制造的精良。 而中国呢?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有超过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几十种产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总量的70%以上。
大到轮船、机车、工厂装备,小到纽扣、吸管、笔芯,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如果离开了中国制造,国际市场上工业产品的价格可能会翻一番,且会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 强如德国,为什么抛出工业4.0的概念?大如中国,为什么还在提振兴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
答案很简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造业太过重要。除了极个别人口少、面积小的发达国家(或者说高收入国家)依靠的是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 金融危机之后,提振和转型升级制造业,已经成为国际的共识。大家意识到,世界强国也必然是制造业强国。比如美国,虽然整体淘汰了一些传统制造业部门(例如家电),但资源却不断向新的产业聚集,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新兴产业领域,美国占全世界的比重其实并不低。而在日本,虽然生产制造环节已经大规模转移到国外,但仍然将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母工厂”保留在国内,以至于在遭受地震和海啸之后,全世界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都受到影响。
智造
其实,所谓工业4.0也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好,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制造业与互联网的对接。其所指,都是要让所有生产线上的设备实现彼此通讯,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等技术要从面向消费者转向面向生产者。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建立强大的IT支撑系统。 一句话,要给制造装上“大脑”,走向智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期高层反复在对人才、科技释放信号的原因。两会上,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倡的是“工匠精神”,岛叔也写过,这实际上就是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的精神;最近的“科技三会”,习近平也提出,要让人才充分释放活力,因为人,才是创新的根本。 中国在不断内部挖掘智慧潜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借助外脑”,推动更多的中国智造走出去。这其中有国企,更有民企。 随手举几个例子吧,2014年的时候,海尔的大型家用电器已经连续六年蝉联了全球大型家电零售量的第一名;无人机领域的大疆,已经被称为“无人机界的苹果”,全球每卖出10架民用无人机,有7架来自中国;最近发布新品的联想,更是把发布会开到了硅谷去,十几年前并购了ThinkPad、摩托罗拉的手机也已经是旗下品牌——而它背后的中国手机品牌群,2015年时已经囊括了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中的七个席位。
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一点值得很多国企和民企深思。
整合
“中国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成。某种意义上讲,倾全国之力获得的领先,并不一定能代表制造“业”的强大,因为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具有竞争力,之间还有诸如技术转化转移的畅通机制、成熟的人才市场、公平的市场环境、诚信的交易体系等环节——通过国际化、整合全球资源、不断研发创新,提升这些环节和机制的顺畅度和成熟度,就是这些企业的共同成功经验之一。
波音公司并不自己生产全部零件,而是统合全球的零部件厂商,自己完成组装工作。
而拿中国的联想来说,虽然这些年来大家看到的是在海外不停买买买,但不一定看到的是其整合全球研发和制造能力的努力。一部ThinkPad或者Moto,其研发阶段可能就由中国、美国、日本这样的“全球研发创新三角”区域的工程师共同参与,也可能有巴西、以色列、欧洲的研发人才合作其中;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买到的产品,可能来自中国的北京、上海、厦门、深圳等制造工厂,也可能出炉自巴西、印度、美国、墨西哥。Made inChina的背后,可能早已是设计in全球、制造in全球。 这也是全球化时代产业链延伸、分工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即把各自的比较优势做到极致。
国际化经验丰富的联想就发现,即使同是设计研发人才,中国的员工普遍更贴近市场,美国员工更擅长基础架构开发,而日本员工则更专注于精细设计,为不断创新乃至颠覆性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全球研发、全球制造,注重的是发挥各自的优势、贴近当地和全球的市场。中国企业要做到国际化,就必须做到这一点。
经验
同样,走出去也需要经验积累。
最近,中国高铁又在美国遭遇了挫折。人们会问,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总是遇到挫折?前有泰国、委内瑞拉,后有墨西哥、美国。除去这些国家经济、政治的原因造成的“水土不服”,可能很重要的一项原因就是我们走出去、尤其是国企走出去的经验还需要提升。
比如,当地的政策商务环境对高铁的需求究竟几何?拆迁、征地难度如何?如果发生违约,诉讼的成本和难度怎样?毕竟这么大的项目,不可能是任何一方的一厢情愿。 而在这些方面,国企可能确实要向民企借鉴经验。 比如联想。2014年,完全国际化的联想,每年仅在美国就有70亿美元的收入,整体营收的70%贡献来自海外。同时,联想的高管中,中外人士基本五五开;联想5.5万员工,也是中外各占一半。 只有真正把盘子做成国际化的大盘子,抗风险的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其实,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已是后知后觉。很多聪明的外企早已实现了全球化布局。记得不久前朋友圈流行一个帖子,德国出国劳务,德国招工,德国招聘,德国就业,德国打工,
讲日本在海外被隐藏的巨大实力。 这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在海外的产业布局。政府创造条件,让资本加速走出去,收购、入股海外重要产业,以抵消国小资源贫乏的困境。 2015年5月22日,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增加13%,达到366.9万亿日元。甚至有统计指出,如今的日本海外资产已经超越本土1.5倍之多,到2015年日本的海外资产已经接近10万亿美元,是国内GDP的两倍,是中国GDP的80%。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
所以,有学者提出,全球化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在GNP(国民生产总值),而非GDP(国内生产总值)。 当然,通过这么多企业走出去,赚回来的钱反哺国内,日本也实现了人均收入的持续走高,真正实现了藏富于民。有学者说,以“忍者”自居的日本人,海外资产膨胀已具备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实力。有人甚至说,所谓的“日本经济衰退20年”,自始至终都不过是日本自制的一个烟雾弹而已。
中国同样面临着这么一个机遇的关口。一句话,走出去,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