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赴德进修职教教师归来:德国上课方式是完全颠覆性的

2015年12月16日,2015年上海市中德合作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会上,老师们观看展板。张锁庆 图
 
国内培训3个月,德国培训3个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俞佳莺培训半年后手中多了六张证书:黑森州技术进修培训中心证书、迪林根教师进修与人事管理学院证书、慕尼黑工商会教师专业实践技术资格深造证书……
 
像俞佳莺这样的教师还有30位,从2015年6月起,共有31位来自上海中高职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们开始了能力培训,和普通培训不同的是,他们是“全国首批政府之间职教师资培训合作项目”的第一批尝鲜者。
 
2015年12月16日,“2015中德合作上海中高职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会”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标志着31人的中德两国职业能力提升之旅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海开创职教师资国际化培养新模式
 
“这31名老师的经历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陆靖教授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2015年中德合作上海中高职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由上海市教委牵头组织,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和德国工商/手工业行会(IHK/HWK)海外代表处(AHK)积极响应,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并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联合中、德两国众多职业师资培训中心、企业共同参与。
 
项目于2015年5月正式实施,分成国内培训和德国培训两大部分,培训周期为6个月,前3个月在国内培训,后3个月在德国培训。均在企业与职业院校(或职教师资进修中心)两个场所完成。
 
学员在企业工作中获得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经验,在学校培训室和实训工场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平均每人培训成本达10万元
 
两位老师展示所获证书。张锁庆 图
 
据澎湃新闻了解,每位教师的培训成本高达10万元左右。参与培训的教师也格外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每天进行长达12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培训。
 
参与本项目的培训机构也比较高端,由中、德双方具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质的职业院校、行会、企业等组成。
 
德方参与培训的机构有:迪林根教师进修与人事管理学院、手工业行会南图林根职教技术中心、慕尼黑技术中心、巴伐利亚州职教师资研修中心、安斯巴赫州立学院IV、普法基尔辛公立职业学校、卡尔-彼得-欧博迈耶尔职业学校等。
 
中方参与培训的机构有: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中软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
 
培训合格的专业骨干教师均获得中德双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写实证书和国际通用的德国工商行会(手工业行会)职业资格证书,几乎每个人都获得了6张以上的证书,最多的人获得了11张证书。
 
德国老师的上课方式是完全颠覆性的,不像中国老师喋喋不休地在课堂上讲,恨不得把知识全一股脑说给学生听,德国老师只是拿出精心备课的任务页,让学生直接开始操作任务,有不懂再去问。”上海电子工业学校的赵鑫亮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之所以全球闻名,得益于他们接地气的教学方式。
 
据澎湃新闻了解,项目首批学员共31人,均为来自上海中、高职院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其中电子技术类专业教师12人、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19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7人,高职院校教师14人。项目将不断向电子信息大类、制造业大类专业及其他大类专业推广,最终形成上海中高职院校全面开展中德合作(中外合作)培养师资的整体局面,全面引入国际化的培训、评价与管理,使师资培训水平与国际全面接轨。
 
“中德之间的首次合作是我们的一次探路,我们希望今后扩大到更多的专业,并扩展到更多的国家。”陆靖说。
上一篇:2016年起德国部分州引入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下一篇:德国2015年度热词盘点:“难民”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