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后半个世纪到领头羊,德国工业是如何在欧洲完成逆袭的?
现如今提到欧洲的工业强国,德国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英法的工业实力虽然也很强,但在“德国制造”面前还是要稍逊一筹。
01.德国工业化起步
近代以来,欧洲工业化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的产生,相较于英法两国,德国的工业化起步是非常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而那时德国还处在分裂割据和农奴制的统治下,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人能活下去、不被搞就不错了,还哪有心思搞什么工业。
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才在德国兴起,而当时英国已经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一个刚起步,一个已经到终点了,两者的差距可谓是非常大。德国除了震惊外就是着急,当初大家都是在“欧洲班”读书上课的,凭什么你毕业后混的这么好,我就混的这么惨。
强烈的落差感让德国十分不甘心,赶紧打探英国这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查明白后得知他们从上帝那里得到了一个叫“蒸汽机”的宝贝,那必须给自己也安排上。
02.偷学技术
直接去要英国肯定不会给,硬抢就更不敢想了,绝对打不过,实力不是一个级别的。买又太贵了,没那么多钱,有也不舍得花,思前想后德国只能采取一些比较晦暗的手段——派人去英国的工厂偷学技术。这也是当时很多欧洲国家都采用过的手段,虽然不太光彩,可成本很低,成功率也高,英国当时对这些专利技术的保护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给了其他国家很大的可乘之机。
德国为了尽量准确、全面地掌握蒸汽机的相关技术,派了一批专业人才伪装后进入英国,带了大量图纸、模型和原产品回去,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得巧,这时候英国的蒸汽机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了,德国拿回去就可以直接用了,不用再费什么心思研究改进了。瓦特知道后估计得哭晕在厕所,哥哥我花了几十年心血改进的蒸汽机,你们几个月就弄出来了?也太天才了吧!
因此德国虽然工业化起步很晚,可速度很快,尤其是在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制度的改变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发展重点也从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转向了以铁路建设为主的重工业,这种又稳又快的发展模式让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虽然还没有超过英国法国,但已经可以紧紧跟上他们的脚步,属于同一队列了。
03.第二次工业革命
就在德国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时,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又一次技术革新产生了,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基本是连起来的,如果说德国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可是把握的非常牢靠,超过了英法等欧洲国家,甚至可以和当时的美国相媲美。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资本主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和新发明层出不穷,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随之而生,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新能源,人类从“蒸汽时代”跳到了“电气时代”。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开始于西方几个比较先进的工业国家,除了美国外,欧洲的英法德也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这一次德国的发展速度是欧洲最快的,可谓是处处占尽了先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1870年以后蓬勃发展的,而1871年德国完成了统一,德意志帝国正式建立,结束了各州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的政治环境必然会带来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力自然会大大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另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是因为打赢了对法国的战争,1871年德国从法国获得了极大的经济补充,单是战争赔款就足有50亿法郎,为德国重工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尤其是在以电气为基础的新科学部门上,当时德国的投资是远远超过英法两国的,法国因为战争失败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快速实现电气技术的突破,而英国当时虽然也在致力于电气的研究,可短时间内无法摆脱以蒸汽机为主的工业基础,必须花费大量资金用在更新旧设备上,在进展速度上就被德国甩开了。
04.人才培养
当然,像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和资金充足等种种因素,虽然对科学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可它们都是外在因素,最关键的内在因素就是德国对人才培养的极度重视。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对科学理论知识的新发现导致了生产技术上突破性的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术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而理论知识的突破则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去完成,也就是伟大的科学家。
德国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脱颖而出,绝对离不开这些人的贡献,比如鼎鼎大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西门子”,他在1866年就发明了发电机,几年后就开始用到德国的工业生产中,而到了80年代,德国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电力产品,比如电梯、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等,而他所创立的“西门子股份公司”,在百余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
这就是顶尖科学人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当世,还能影响后世。
除了西门子,还有奔驰汽车创始人之一、人称“汽车之父”的“本茨”,他也是德国的著名发明家,发明的内燃机在汽车、轮船和飞机等多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极大推动了德国化工工业的发展。
正式因为这些发明家和科学家的存在,德国才能紧紧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而这些伟大的人物出现在德国,也并非偶然,就算是德国运气好,这运气也来源于国家对教育的极度重视和和对人才的专业培养。
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就已经很注重人才的培养了,就比如到英国去偷学技术的那一批德国人,里面肯定各个都是人才。想要顺利偷学蒸汽机的技术,首先得懂一些基本的物理、数学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其次对记忆力和绘画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是画错了图纸那可就成了德国的罪人了,另外还得学会伪装,心理学和演技相关的知识都得掌握,要被发现了就全露馅了,因此培养这样一个人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可一旦有了这样的人才可以节省很多成本,要是人才足够多那就更不得了了,可以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无论何时,人才永远是最值钱的。
主要是依靠人才实现工业化的的德国政府更是深刻地明白着这一个道理,一直都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19世纪下半叶,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时期,德国的很多大学在全世界都属于享有盛名,比如海德堡大学、哥根廷大学等等,这些大学里的自然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电力等科目,在世界上也都属于顶尖水平。
不单是大学,当时德国对于中小学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相比于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在这方面的投入也要更大,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也是德国工业能连续百余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外,工人的素质和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如今“德国制造”享誉世界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德国工人的“匠人精神”,用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把工业品几乎变成了艺术品,而这也早在19世纪的德国就已经开始流传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当英国人得知德国也开始工业化后,他们根本看不起德国的工业,首先他们认为德国的技术都是偷来的,一知半解,根本成不了气候,再者他们觉得凭德国工人的素质根本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工业品,一直嘲笑“德国制造”,也不接受德国出口的产品,德国工人得知后便知耻而后勇,凭借认真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在细节上花了很大的精力,生产的工业品质量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英国,“德国制造”也从被嘲笑的对象变成了高质量的代言人,德国工人的高素养也很快传遍了世界,“匠人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
就这样凭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飞速发展,从1871年到1900年,德国用30十年的时间就超过了英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百余年的发展,逆袭成了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后来纵使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打击,他们的工业水平依然能保持在世界顶尖的行列,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人才的不间断”和“工人素养的不降低”。
有了内在精神的保障,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是无法对德国工业造成致命打击的。
而现在的德国更是提出了“工业4.0”的项目,并且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十大未来项目之中,可见德国一直把工业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而“德国制造”或许还将再次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