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2月中旬,第一艘美国商船在不列颠群岛附近没受到任何警告就被击沉了,随后的一个星期,又有六艘美国船只在潜艇袭击中沉没,其中四艘是在印度洋被击沉,总共有140美国人丧生。
威尔逊虽然在23日断绝了同德国的外交关系,但他对犹豫不决。他在给国会的咨文中声称,他相德国人将不会把消灭美国人、摧毁美国船只的威胁付诸现实。如果事实证明他错了,他将回到国会去争取立法权力,以保护美国人在公海上的权利。造成威尔逊如此克制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他正在以“威尔逊使美国摆脱了战争”为口号搞竞选,而且他的竞选幕僚对他提出了忠告:“做有效的战争准备是政治上的不明智。”
随着德国潜艇在海上对美国人展开“杀戮”,美国民众对德国人的态度从不满转变成愤怒甚至是仇恨。而美国人这种愤怒与仇恨,正是协约国所期盼的事情,因为德国在西线和海上取得的胜利,让他们陷于非常被动而不利的局面。对美国的参战更加迫切。
到3初的时候,被德国潜艇击沉的美国商船已经达到20艘,伤亡人数也直线上升。似乎佩林对美国人的“暗示”正在实现。一时间,美国民众对德国人的“仇恨”已经到达顶峰。现在美国国内叫嚣战争的呼声已经超过了对和平的渴望,而威尔逊那个“摆脱战争”的口号显然变得不合时宜。当美国第21艘商船被击沉的消息传来,美国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最终参、众两院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美国与德国之间存在战争状态。随后威尔逊发表公告:美国开始进入战争。这个公告,让他在大选中的支持率甚至超过了他坚持和平的时期。这使得美国的政要更是坚定了战争的决心。
尽管有决心,但是美国人对自己地军事实力相当清楚——17万常备陆军,7.3万常备海军,总共不过40艘战列舰——这样的阵容相对欧洲动辄百万人参加的大战役显然如杯水车薪。为了扩军,美国国会随后通过了威尔逊提出的两个法案:《国防法》、《1916年海军法》。
历史上把美国的《国防法》称作美国陆军走向正规化、职业化的标志,其核心内容就是成立“美国国家安全联盟”,对国民进行义务军事训练、制定常规的军备采购计划和战略物资储备计划。其实这个法案在1914年12月就被政治家提出。这些人一直在宣传同德国作战的可能性,不过威尔逊最初因坚持中立而反对这种鼓动。到此刻,威尔逊为了通过这个法案甚至亲自领导了纽约和的“扩军运动”游行。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为扩军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鼓动和宣传,在心理上为全民参战作足了准备。
在一战之前,美国海军扩建计划的序章里有一句让英国人听了很受用的话:“建立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海军”。而1916年法案的目标是:在短短的3里为美国海军增加10艘超无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10艘侦察巡洋舰、50艘驱逐舰,建立一支海军航空部队和一支海军预备役部队。在其背后是美国的新的欲望:拥有一支“不亚于任何国家的海军”。为美国是否需要这样一支海军,国会出现过辩论,而英国海军不久前的惨败成为那些主张造大舰的人们的有力论据:“如果英国的大舰队无法对付德国人,美国人就只能指望自己的海军了,因为英国人可能不会再去封锁德国人了。”
把美国看做是一个军事盟友还是一个物资仓库,协约国内部曾出现过明显的分歧。如果美国派兵参战,意味着它能够向协约国提供的物资将不会比原来多,甚至更少。而且在协约国内部,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武装力量太少,战斗力不强,还会姗姗来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让美国参战遇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是充分的。美国正规陆军加上联邦国民警卫队总共只有20.8人,另有10.1万满员的师;《1916年海军法》的通过虽然体现了美国人在海上的雄心,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海军已经作好了参战准备,因为这个法案是个长期目标,它所预想的是美国在战后将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领袖;空军方面,美国大约只有130名飞行员和55架陈旧的飞机,而且这些人员和装备编制上被称为“陆军通信航空队”,也就是说,美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军。
面对欧洲人的质疑,美国很快用实际行动让他们闭嘴。在对德宣战后,美国政府第一时间实行全民征兵制和义务兵役制。按照其扩军计划,到夏天之前将有300万应征入伍者穿上军装,连同志愿兵在内陆军总数400人,另有80万人在海军服役。为了响应盟国关于“在欧洲尽快出现一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美国部队,也会有助于鼓舞士气”的提议,美国陆军部抽调分散的正规陆军部队拼凑成“美国陆军第1师”,该师主力加上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团已经开始集结,准备4月初开拔。被选拔出来领导美国远征军地将军为这支部队定下了调子:“这将是一支在美国人指挥下的美国军队。而且师的编制要大。”在求大的指导思想下,美陆军第一师总人数达到2.8万人。此时,美利坚的土地上充斥着一种十字军精神,“美国佬来了”的歌声响彻四十七个州的每一个城镇。
美国政府如此兴师动众,而且一上来就准备实际参战,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政治考虑。曾有史学家称:“独立战争是美国名义上的统一,南北战争是美国制度上地统一,而两次世界大战才让美国完成了真正的实际上的权力统一。”从独立至一战之前,美国虽然是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但是州政府保留着很大的自治权力。例如在税收、征兵方面联邦政府都无法完全的影响和控制地方政府。以前所有的战争都是依靠国民和地方政府的自愿,这也是美国军队一直得不到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政治家一直在呼吁要将权力完全集中在联邦政府手中,不过由于牵扯到太多的地方财阀和官员利益,因此一直未能成行。而这次战争,正是联邦政府通过各种战争法案收拢权力地最佳时机。《国防法》促成了“美国国家安全联盟”的建立,让陆军统一归属这个机构指挥;《1916年海军法》则使得海军完成一项重要改革——建立了海军作战部。这个部门的部长有权“在海军部长的指示下”,负责舰队的作战行动,负责准备和完善战争计划。说白了,海军指挥权今后完全归属总统任命的海军部长。也意味着中央政府控制了海军。
……
战争在1916年春末开始彻底改道。由于德国在凡尔登形成的突破使得协约国的西线战事颇为被动。不仅预计在夏天发动的进攻计划流产,英法联军还出现了的困难。法国丢失了东部20%以上的国土,35%的工业基础,民间几乎已经看不到30岁以下的年轻人,法国陆军部不得不开始征召中年男人和殖民地那些“顺民”入伍。为了应对这场困境,英国这个“靠大海生活达千年之久”的海上霸主,如今也开始靠大陆生活了。1916年3月,它破天荒地采用了基钦纳一直倡导的征兵制,为欧洲战争组建大规模的陆军。
到1916年3月的时候,东线的俄国已经补充了1915年失败时军队的缺额,生产和从中国的进口了足够的步兵武器来武装他们新建的军队。
1916年4月初,在30驱逐舰和10巡洋舰地护卫下,运载美国远征军第一批部队的船队,战战兢兢的从美国本土起锚。在美国驻欧洲海军司令西姆斯少将的坚持下,美国海军为运兵船队派出了一支护航舰队,而英国海军也答应派出一支舰队接应。
当美国护航舰队出发的时候,所有的战舰水兵心情都很沉重。因为有情报显示,霍尔岑多夫为了实现他“绝不让一个美国大兵安全到达欧洲”的誓言,派出近20艘潜艇截击这支美国运兵船队。英国海军对这次护航也并不看好,仅派出了一些老式战舰前去接应,不过随行地还有一艘水上飞机航母。在英国海军部的计划中,这艘航母的主要任务是搜救“船只被德国潜艇击沉”后落水地士兵。然而,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都没有料到,正是由于这艘航母的舰载机发现了德国潜艇的行踪,从而使得护航舰队击沉了六艘德国潜艇,保证了船队的安全。随即,英美两国海军开始试行为运船护航的措施。另一方面,由于这次护航的成功,到夏天,到达欧洲战场的美军数量已经超过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