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一份美国杂志曾以戏谑的口吻说:我们总是过于关注女政治家的美貌而忽略她说了什么……但阿根廷女总统克里斯蒂娜显然不在此列。25日,美丽的克里斯蒂娜炮火全开,言辞抨击英国首相卡梅伦此前声称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从事殖民主义活动的言论。
克里斯蒂娜说,英国强占阿根廷领土、在掠夺阿根廷的自然资源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她称,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言论纯属无稽之谈。
在那场战争中,阿根廷惨败给试图重新振奋的联合王国。虽然阿根廷战败后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但英国坚持拒绝与阿方就此进行谈判。
背景如此明了,国仇深切,克里斯蒂娜言语激烈,矛盾看似无可调和。但在政治核心圈历练多年的克里斯蒂娜肯定明白,对于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这一阿根廷核心利益,作为总统,不可放弃,但更不能为此深究而大动干戈。因为由民族主义情绪而激起的民意只可借势而不可妄动,否则引火烧身在所难免。马岛战争时期的阿根廷总统即是前车之鉴。
加尔铁里出身军人,因为支持并参与了1976年推翻阿根廷民主政府的军事政变而受到提拔,进而平步青云驶入仕途的快车道。1981年他访问美国,被里根视为反对共产主义的盟友并热情接待。受到西方“带头大哥”的热情款待无疑使加尔铁里有点。同年他成为阿根廷总统后,开始禁止罢工和抗议,杀害左翼人士,经济上支持大地主和资本家……
如此的统治方式引起阿根廷民众强烈不满。此时正巧英国国防大臣约翰·诺特计划从马岛撤军(作为在整个英属海外领地裁军计划的一部分),同年的《英国国籍法》中,马岛居民的全面英国公民权受到了限制。的加尔铁里以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982年3月19日,在他的唆使下,一些阿根廷五金商人在马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南乔治亚岛登陆。他们随后建立了营地并升起阿根廷国旗……
消息传回阿根廷国内,整个阿根廷沸腾了。潘帕斯草原上的阿根廷儿女面对加尔铁里将军(同时他还兼任上将)如此的壮举,一时间甚至都难以从西班牙语中找出适当的词汇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爱戴和赞美。“阿根廷英雄”之类令人的头衔一时间占满了报纸的头版……
但悲剧的是,加尔铁里自己也头晕目眩了。他命令阿根廷军队向马尔维纳斯群岛展开正式攻击……
但英国人随即展开了致命的反击……结局很清楚,阿根廷军队单是被俘虏人数就多达1万以上……
民意如流水,加尔铁里想必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蕴含在这个词汇中的残酷。战后,阿根廷民众掀起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走投无路的加尔铁里被迫卸去总统与上将职位,并随即在任期间侵犯人权的罪行而身陷囹圄……虽然1991年他被特赦。但2002年特赦令被宣布无效,加尔铁里再次被捕,2003年衰老不堪的他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这是发生在阿根廷悲剧性的一幕历史剧,聪明的克里斯蒂娜总统怎能不知。现代民主政治往往以民意为依归,但面对如此带刺的玫瑰,内心的冷静远远比外表上的微笑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