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两大阵营的交锋中,以英法等协约国取胜,德国投降而告终。相比以往,一战使用了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机枪等尖端武器装备,层出不穷,而这也使得战争愈发残酷,超过2000万人受伤,死亡人数多达1000万以上。一战的结束,使世界迎来了短暂的和平。但谁都没想到的是,短短20年,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大、更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悄然来临。仅据不完全统计,二战至少造成7000余万人死亡,上亿人受伤。
欧洲战场上的德国无坚不摧,势如破竹,如此辉煌的战果离不开德国名将古德里安天才般的指挥与战术。凭借闪击战,波兰27天沦陷,德军损失微乎其微。即便是当时号称地面最强,拥兵200万的法国,也不过坚持了40余天。这更为德军后续3个月征服欧洲,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凭借种种壮举,古德里安可谓名扬天下,但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的荣誉虽来自其才华,但也正因为他,欧洲战火重燃,各国伤亡惨重。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当德国战败后,所有德国将领都被秋后算账,极少有人能得善终。却唯独只有古德里安一人被释放了,这究竟为何?且随救生圈与大家畅游史海,一探究竟。
德国天才名将: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人,1888年6月生于库尔姆的一个军人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名轻步兵营中尉,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真正的军人。也正因此,自初中以后,古德里安就被父亲送入军官学校深造,学习军事知识。而在其19岁那年,随着父亲的指点与学校的培养,他已成为了一名相当出色的见习军官。
在之后的日子里,古德里安不断累积实战经验,不断学习军事知识。1922年,他被国防部派遣至慕尼黑第七摩托化运输营实习,这段日子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装甲”化的威力和重要性。
而后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研读各类军事著作,还对一战中坦克作战等案例进行了详细参阅与分析。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与军队装甲化的必要性,他多次在《军事周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的相关文章,并时常利用德军战术演习及兵棋推演等方式进行排演,提出“装甲化作战”的新观念。
这种大胆的想法,令其名声渐显,也得到了军界部分人士的支持。不过相对于这些愿意接受新观念的“革新派”,老兵与保守派并不认可。他们固执地认为:“战车并不成熟,作为步兵支援,武器才是其最终归宿。”古德里安在此后与保守派展开了激烈交锋,寸步不让,最终令德国方面采纳了他的提案,这也使得一支领先于世界各国的装甲化军队悄然成型,他则出任了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参谋长。
希特勒的拍板
1933年,在德国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中,面对希特勒无法掩饰的扩张野心与对军事力量的渴望,古德里安特意向其展示了自己所指导训练的摩托化部队。希特勒见到后不由大喜过望,激动说道:“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而得到了希特勒的赞赏与支持,古德里安的机械化进程可谓顺风顺水。
1934年7月,德国宣布建立装甲兵部队。不出意外的是,风头正盛的古德里安成为了装甲兵总监,权力极大。在这段日子里,他结合英国战略家利德尔·哈特等人的军事理论,提出:“在诸兵种合成兵团内,坦克应起主导作用,其他兵种则根据坦克的需要行动。因此,不要把坦克编在步兵师内,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种的装甲师,以使坦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理论。此外,他还在不断对德国坦克进行革新。随着德国扩张野心的不断加剧,德军装甲机械化得到飞速发展。这让他大胆的设想得以实践,更为德军后续的快速征服做好了准备。
传奇的开始与落幕
1935年,德国建起3个装甲师,古德里安任第2装甲师师长。1936年升任少将,其所写的《注意—坦克!》成为了日后德军常用的坦克战术指导方针。随着一切准备就绪,加之苏联发生“大清洗”,久经沙场的老将几乎都被血洗。德国再难按捺心中的激动,遂于1939年9月1日凌晨,由军长古德里安率军奇袭波兰。自此也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
事实上,古德里安在二战初期的表现,并没有令希特勒失望。他出色地将坦克等机械化部队优势放大,利用“闪击战”,以“快速、出奇、集中”的方式,迅速歼灭敌方主要兵团,摧毁敌国首都与抗击军民的意志。波兰、法国纷纷在其手中折戟,最终德国大军直抵英吉利海峡,令举世皆惊,而他也凭此光辉战绩,被世人尊称为“闪电战之父”。此外在苏德战争期间,他还用自己的装甲理论将苏军多次合围、击溃,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经典案例,回顾那段历史,至今仍令人感到震撼。
不过,古德里安并不是神,战术即便再强,自然也有着它的弊端。在与苏军后续作战中,古德里安“闪击战”逐渐失效,最终在苏联糟糕的天气及采取的战略纵深等战术下屡战屡败。而当东线战场主动权彻底被苏联拿下后,德国战败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属于古德里安的传奇也正式落幕。
各国开始清算
二战结束后,由于德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苏、美等国商议,要求德国赔偿200亿美元。在这其中,100亿给苏联,80亿给英美两国,而另外20亿则分给其他各国。不过由于德国本就穷兵黩武,因此该计划最终并未实施。不过,这些国家依然从德国本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除了令德国永久失去部分土地外,以苏联为首的众多国家,还在德国疯狂抢掠战略资源,同时德国工厂的设备、甚至是铁轨等都被扒走。
其中美国做的更绝!早在德国战败前,美国就秘密提出“回形针计划”,提前将德国科研人才名单收集,为他们提供庇护的同时,也凭空拥有了大批领域尖端人才。如v2导弹的设计者沃纳·冯·布劳恩,便成为了美国最伟大、最具代表性的火箭科学家,帮助美国完成了载人登月的重任。
不过相对于这些科学家,德国参加侵略战争的将领,尤其是高级将领,却并不好受。作为战争的直接指挥者、参与者,他们都被押送至国际法庭,由法律审判他们的罪恶。其中不少人都被枪决,如高官艾希曼便是如此。但令人疑惑的是,作为德军三大将之一的古德里安,不仅在审判中没得到任何指控,最终还被释放,这是咋回事?
古德里安凭啥善终?
事实上,这并不是对古德里安的袒护。他出色地完成了战争任务,但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什么才是真正的军人。纵观其一生作战,他在战场上展示了超高的指挥才能与操纵力,给众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对军人而言,这是战争的规则,是无法避免情况。但也正因战争规则,他军人的荣誉不允许他杀害无辜平民与执行长官错误的战略方针。希特勒下达“种族灭绝计划”时,他勒令军队并未执行,而在对待敌国平民与俘虏时,他也尽可能地约束士兵。种种不听话的举动,让他与希特勒之间产生巨大的分歧,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甚至不惜顶撞希特勒,最终导致希特勒暴怒,他遭罢官。
此外在庭审期间,当时法庭量刑标准也救了他一命。在当时的审判中,是否参与虐杀俘虏行动、是否破坏别国生活、生产设施、是否参加“种族灭绝计划”都是重要的量刑参考。由于他全都没做,甚至不惜与希特勒交恶,因此最终被断定为无罪。出狱后,古德里安出版了一些坦克相关战术的作品,同时他的另一本作品还让人了解到了德军更为真实的一面。
结语
1954年,古德里安因病去世,后按其遗愿,他被埋葬至最初服役的地点。回顾他的一生,在装甲部队崛起时,他大胆、敢于实践。而在研究坦克时,他不耻下问,虚心学习。指挥战争时,他果断决绝,带领士兵时,他既亲切又严厉,他可以和士兵唠起家常,也敢因为违反底线与士兵乃至希特勒叫板。正因此,在历史中,他虽然也满手血腥,但最终却得到了后世较为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