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消费观念在许多方面都跟我们中国人不同:
一、德国人很少有储蓄的概念;
德国人对将来生活究竟会怎么样,在对未来消费的预期方面,没有我们中国人那样多的担心。德国人有钱就花,很少有储蓄这个概念。许多中国家庭首先要考虑将来下岗失业了怎么办?小孩子要受好的教育需要钱怎么办?孩子大了结婚要买房子怎么办?
家里人生病需要医疗费用怎么解决?还有年纪大了养老的问题等等。这些事情对于一般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中国人有了钱得先存起来,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德国人很少考虑这些。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社会,是西方国家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早的国家。德国人为了保证社会的相对公平,政府在这方面采取了三项政策:一是通过实行累进税制度,调节社会的贫富差距;二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社会保险;三是实行免费教育。
德国人相信而且能够做到“今天有钱今天就可以尽情去花,不用考虑和担心以后的生活”。就是因为德国有非常健全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加上德国公民享有充分的免费受教育权利。
他们对于未来不像我们中国人那样存在那么多的“不确定的预期”。所以他们敢花钱。这跟我们中国人的“今日有酒今日醉”又有所不同。
在德国,没有特别穷的人。德国人退休以后都有比较丰厚的退休金;生了病也有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就是再穷的人也看得起病;失业的人有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加上实行免费教育,家长不用为子女的教育去存钱。正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后顾之忧,所以我认识的德国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存钱,有了钱就及时去度假旅游,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在他们看来,每天都是生活,快乐过好每一天比什么都重要。
二、德国人的饮食消费讲求的是营养与健康;
德国人在饮食消费方面注重的是合理搭配和科学营养,讲究的是方便与健康。他们日常喜欢讲哪些食物和饮食行为“于健康不利”。对于大多数德国人来讲,如何吃得科学、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而且还省事,那才是重要的。
我们中国人过去是讲吃饱,现在是讲吃好。但从德国人的收入水平和日常消费支出来看,尤其是在吃的方面跟我们中国人相比较,他们的“恩格尔系数”大大低于中国,也低于欧洲其他国家。
三、德国人的衣着消费讲求的是个性化
德国人对于穿衣着装的消费,注重和追求的是个性化,尤其是德国女性更是如此。与她们相处久了你会发现,许多德国女性不能容忍别人跟她穿同样的衣服和戴同样的帽子。那些年轻的德国女孩,更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穿得各不相同,很少见到有模仿别人穿着的。
四、德国人在居住方面,
并不一定都是自己买房子;德国人对居住条件的期望值比较高,要求宽敞、舒适、环境合乎人性化的标准。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努力,德国人的居住条件不断地得到改善。
但是德国人并没有像中国人那样,家家户户都要千方百计的去买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并非没钱,也不是没能力买房,他们中仍有许多人就是愿意住租来的房子。只要居住条件符合他们的标准,房子是不是自己的并不是主要的。
德国人的消费支出中,住房确实是比重较大的一块。但包括租房在内的日常生活费支出,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讲,并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五、德国人在休闲旅游与体育运动方面特别舍得花钱
德国人享有“世界旅游冠军”的美誉。在欧洲,德国是公众假日多的国家。许多家庭都会在假日里举家外出旅游。德国人生活中支出多的部分就是房子和旅游。星期天早上你常会在林地边上看到许多家庭旅游车停在那儿,车上过夜的德国人正做着美梦呢。
在德国,父母在子女成人以后断其对家庭的经济依赖,促使子女自立。又将旅游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来安排。他们不会像中国的父母那样将自己的积蓄全部用于子女,而是潇洒地设计自己的享受消费。子女们的消费要靠子女们自己去奋斗。
德国人对体育运动和健身锻炼特别爱好。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健身锻炼方面。足球、网球、滑雪、滑冰、游泳、跑步、登山等户外运动,都是他们特别喜欢的。
六、德国人认为不该花的钱
他们一分也不会花;德国人对超市或商场里打折促销的商品或是过季削价的商品,兴趣没有我们中国人大。许多人都认为,用不着的东西就算再便宜,也还是不买的好。德国人对资源的节约,决不仅仅只是为了节省几个钱。抽水马桶水箱里放砖块以减少用水量并不是我们的首创,德国人早就有了。洗碗、洗菜后的水用于冲便池这种“中水回用”的事情,在德国也早已出现。在他们看来,除了必需消费之外,不应该多花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