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有多少将军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国,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拥有许多优秀的军事将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特别恶劣的,尤其是那些德国的将军,虽然大多是名声恶劣,且不论他们的是非态度,单说军事才能,是不容忽视的。生前是声名赫赫,就算是死后,有些将领还是值得尊敬的没有把他和那些战犯联系在一起,来盘点二战德国著名将领德国。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纳粹德国 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 名将,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参加东、西两线作战。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 制订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1938年任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 区的行动。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 装甲部队经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希特勒所采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率 部参加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1942年晋升元帅,调至北方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同年11 月,当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围后,受希特勒委派赶赴南方,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企图解救 被围德军,未逞。1943年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以后节节败退至 波兰边界,1944年3月被解职。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判处18年有期徒刑,由于在监狱表现良好,1953年,提前释 放,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与名誉参谋长。1973年曼施坦因逝世于西德的巴伐利亚州, 享年86岁。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瓦尔特•冯•赖歇瑙(1884年8月4日-1942年1月17日)
赖歇瑙1884年出生于卡尔斯鲁厄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炮兵上将。一战时期参加过马苏里 湖、立陶宛、佛兰德斯等地的作战,战斗中表现突出。赖歇瑙在希特勒执政之前就已醉心于国 家社会主义及其政治活动,并对他的上司、第一师师长布隆贝格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933年 希特勒上台后,赖歇瑙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36年获中将衔,任第七军区(巴伐利亚) 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 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所部闪击苏联,12月升任南方集团军 群司令。翌年1月心脏病猝发致死。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1881年5月30日-1968年5月25日)
屈希勒尔于1900年加入炮兵部队,翌年任少尉。1907年到1909年服役于汉诺威的骑兵学校。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第7军区(慕尼黑)参谋长。1939年指挥第3集团军,入侵波兰并大获 成功,获上将军衔。因反对对平民的屠杀而被解职,后因勃劳希契的要求复职。1940年调任 第18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6月进占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进攻苏 联。翌年1月17日接替里布,出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负责围攻列宁格勒,虽屡次受挫,但仍 于当年夏天跃升元帅。1944年1月,在苏军第一次打击下,屈希勒尔因要求撤退而被希特勒解 职。解甲归田后屈希勒尔拒绝了密谋分子的拉拢,并表示不愿反对希特勒,尤其是在战争状态 下。当盟军占领德国之后,屈希勒尔被捕,并关入美国的俘虏营,最后以战犯罪被纽伦堡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20年徒刑。1951年,美国政府将他的刑期减为12年,而一年之后他就被释放, 并从此隐居,1968年5月25日去世。
埃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
埃尔温•隆美尔
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 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 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 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 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因攻下托布鲁克,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 间,隆美尔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1944年 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3岁。
恩斯特•冯•布施(1885年7月6日-1945年7月17日)
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一战参加过凡尔登会战,并被授予普鲁士高级勋章。战后从 1919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长,1939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布施认为军人就 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 称。1943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 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底,当各阵线都已击破的时候,希特勒又把布施元帅从放逐的生活中 召了回来,并派他担任北海岸的指挥责任。但是这种局势也不是布施所能挽救得住的。5月7 日,他在弗伦斯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依照命令投降了,14天之后,他被押解伦敦送入奥得勺 特的战俘集中营。l945年7月17日,布施去世,他的心脏已经担当不起一切折磨与打击。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881年8月8日-1954年11月13日)
冯•克莱斯特于1881年8月8日出生在布劳恩费尔斯的一个教授家庭,一战期间曾参加了坦能堡 会战,1940年参加法兰西战役,1941年参加东方战役,1944年被解除兵权,战争结束之后, 克莱斯特被美国宪兵逮捕。1946年,他被引渡到南斯拉夫,以战犯罪被判刑15年;1948年又 被引渡到苏联,并被判刑25年,关押在莫斯科监狱的单人牢房里。1954年,被转移到弗拉本 米罗夫卡的将官俘虏营,同年秋天死在那里。
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1890年9月23日-1957年2月1日)
保卢斯出生于教师家庭,1910年进入第111步兵团充当候补军官,一战时在法国孚日作战,后 因疾病撤回,一战结束后继续留在国防军,1921年至1933年这段动荡的时间内曾经当过形形 式式的职务,并在1934至35年间担任摩托化旅的指挥官。1939年,他更获晋升为少将。参与 制订了"巴巴罗萨"计划,1942年保卢斯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担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 力。同年11月,被苏军包围于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并在1943年1月31日晋升他为 元帅,但随即被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主要战犯时,曾出庭作证。 1953年获释,定居民主德国,此时他在苏联控制的东德担任检察官一职,担任过内政部的顾 问。1957年2月1日,保卢斯因长期患病而去世。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
戈林于1893年在一所疗养院中出生,其父原为一名骑兵军官,后改作外交人员。戈林自10岁 起就对登山运动极为热衷,在13岁时就登上了标高3,600米的大格洛克纳山山顶。1909年,戈 林进入了柏林的名校"普鲁士军官军校"就读,一战期间参加了法国边境地区的战斗,后在朋 友的说服下转入航空队,并逐渐成为了一名精英飞行员。1935年,XTL重建空军,戈林被正式 任命为德国空军总司令。 他在1936年4月晋升至大将,最后于1938年2月晋升为元帅。戈林对于德国空军初期的快速发 展可说是有益的,但长远来看却是灾难性的。戈林的精神框架仍局限于一次大战的战斗机飞行 员经历,他在补给、后勤、战略、飞机性能、技术与工程等诸多领域(换句话说就是建设空军 的全部核心因素)几乎可说是无知的,但他又因为与希特勒密切的政治关系而不会被撤换,致 使德国空军在进入战争的考验时暴露出一连串领导层的缺失,这方面戈林有很大的责任。二战 期间:北非战场上,隆美尔的非洲军部队深受补给不足之困扰,戈林再度保证运补资源却又食 言,深为隆美尔所痛恨。在苏联战场上,戈林向他保证可由空军对第6集团军进行每天300吨 的空运补给,但实际上德国空军根本办不到补给整支集团军的任务,最好的状态下一天也才成 功投送约120吨的物资。1945年被美军逮捕,1946年在监狱中自杀。
埃里希•约翰•阿尔伯特•雷德尔(1876年4月24日-1960年11月6日)
雷德尔1876年出生于汉堡,父亲是一位中学校长,他于1894年考取海军军官学校,之后登 上"施托施"号练习舰,1897年在海军军官考试中获得最优成绩。由于父亲的教育,雷德尔 通晓英语和法语。在海军学院受训期间,他又选修了俄文、自学了西班牙文,还到俄国进修了 3个月。一战期间雷德尔在帝国政府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后,参加了掩护各进出港口的潜 艇的安全工作,战后被派往柏林的海军档案处工作,整理官方的海战资料。雷德尔虽然不问政 治,但他对元首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有好感。不过,他在1933年后的政治动荡中严禁海军卷入 这个漩涡。 1934年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的雷德尔交给训练巡洋舰"思登"号舰长邓尼茨海军中校一个任 务,要他组建新的潜艇部队。邓尼茨主张建造供"集群战术"用的中型潜艇。他认为,建造中 型潜艇既符合德英海军协定中关于舰艇吨位的限制,又能建造数量较多的潜艇。二战期间,雷 德尔参加了挪威战役,并最终将整个挪威攻占。1943年XTL于雷德尔不和,随即这位海军元帅 辞职。1945年被苏军俘虏,被判处无期徒刑,他要求盟军的检察委员会枪决他。后于1955年 因病获释出狱,1960年去世。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
1875年,伦德施泰特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其父为少将,1892年,17岁的伦德施泰特从高级 军校毕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大战期间,由于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异的表现,他提升 得相当慢,1916年晋升少校。1926年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1927年晋升少将,1928年任骑 兵第二师师长,一年后升为中将。 伦德施泰特是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对政治缺乏兴趣,XTL夺取政权后,在军队建设问题上常同 他所在的陆军总部发生意见分歧。在军事思想上,他既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也不是一个守 旧的人,比如在对待装甲兵的问题上,他虽不赞同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体制和战术,但又主张 部队技术装备的更新,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发展。在二战期间,他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兰西战 役,苏联战役等等并在1944年指挥了德军最后一场反攻战役,即突出部战役。1945年被美军 俘虏,随后引渡英国,在他等候审判期间他的妻子和儿子均先后离世,他本人1953年在一家 养老院突发心脏病去世。
威廉•冯•里布(1876年9月5日–1956年4月29日)
里布于1876年出生于兰茨格,1895年中学毕业后随即加入野战炮团,1898年参加了八国联军 镇压义和团的侵华战争,并于1900年在胶州湾的中国海岸登陆作战,同大清朝的腐败军队交 过手。一战期间参加了戈尔利采附近的大突破战,战后重回巴伐利亚参谋本部,半年后参加了 平定德国共产党的行动。1919年调往柏林,任国防部司长,1928年任第五军区炮兵指挥官, 1929年晋升少将,1930年晋升中将,出任巴伐利亚第七师师长,1938年勒布被荣誉地晋升为 上将,同时被宣布退役。 二战期间里布参加了西线战斗,并率领北方集团军群围攻列宁格勒。后因不满XTL及党卫军在 占领地的所作所为,里布把他的职务移交给了屈希勒尔元帅,自己隐居于霍恩施旺高,1945 年他在该地被美国宪兵逮捕。1948年判决宣布了。勒布被控各条罪状除一条之外,均宣判无罪。他被判为有罪的一条是,曾传达希特勒的罪恶命今。为此,他被判三年徒刑。因宣判之前 他已被拘禁三年多,所以宣判后便获释放,里布最后病死于1956年。
威廉•李斯特(880年5月14日—1971年8月17日)
李斯特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1898年从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李斯特已升为上尉,在 巴伐利亚第2军任参谋官并参加战斗,转战在洛林、佛兰德斯、亚眠以及马斯河一带。1930年 任德雷斯顿步兵学校校长,三年后破格晋升中将,1939年春,李斯特晋升陆军上将。波兰战 役开始时,他因指挥第14集团军有功而获骑士铁十字勋章。法国战役时,他指挥第12集团军 在色当-梅齐埃尔附近突破马奇诺防线,越过朗格勒高原向瑞士边境突进,1940年李斯特晋 升元帅,他的部队在巴尔干战役中消灭了南斯拉夫军队,突破了保加利亚与希腊边境上的美塔 萨四防线,击溃了由英国派遣军加强的希腊部队的主力。 1942年9月10日,凯特尔元帅来到A集团军群总部,并以希特勒的名义要求集团军群总司令辞 职。要求实际上就是命令。两天以后,该总司令辞职。 这位辞职的总司令,就是德国国防军 中的著名将领李斯特元帅。1945年,李斯特被美国人逮捕,并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被判 处无期徒刑。1952年他因病被释放出狱,1971年李斯特在帕滕基兴离世,享年91岁。
汉斯•京特•冯•克卢格(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
克卢格1882年出生于波兹南的一个普鲁士军事世家,克鲁格的父亲是一名有着贵族身份的陆 军中将,以效忠君王与祖国为最高目标。在其父亲的熏陶下,克鲁格考入普鲁士军官学校,在 校就读期间学业优良,被同学们称为"聪明的汉斯",一战期间克鲁格参加了阿图瓦和佛兰德 的会战,并在凡尔登身负重伤。1934年晋升中将,1936年6月晋升炮兵上将。二战期间参加 了波兰、法国战役,1941年克卢鲁接替被解职的博克,担任中央集团军总司令。 1943年德国 莱比锡市长戈德勒博士致函克鲁格,鼓动他起来谋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维护德国的利益"; 克鲁格则同意了前者,1944年7月,他接替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元帅成为德国西欧战场总司 令。 1944年7月3日,克鲁格到了法国,并访问了隆美尔元帅。其间,两人发生了激烈的辩论。隆 美尔说克鲁格是东线的土包子,克鲁格说隆美尔没去过东线,根本就是浪得虚名,隆美尔恼羞 成怒,提醒克鲁格他也是一个陆军元帅,克鲁格讽刺隆美尔那个元帅也就只能指挥几个师。这 真是一次奇怪的会见:隆美尔原为希特勒的信徒,当时则为希特勒的敌人;而克鲁格则正好相 反,两人在争论"元首"的指挥问题上当然是针锋相对了。1944年7月20日,在德军东线作战 大本营"狼穴"发生了企图用炸弹刺杀XTL的"7.20事件"。克卢格虽然没有直接参加7月20 日事件,但他知道这一事件的策划情况。他被解职后,不无根据地估计将会对他进行审判,为 了免受凌辱,在返国途中服食元首给的小药丸自杀,这个很有才华的战将,就这样完结了。
埃尔温•冯•维茨莱本(1881年12月4日-1944年8月8日)
1881年12月4日,维茨勒本出生在一个普鲁士佩剑贵族家庭。他早年就开始接受军人教育,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已升为连长,参加了对凡尔登附近弗克斯堡垒的首次攻击,因作战有 功而获两枚铁十字勋章,后因负重伤调职于参谋本部。维茨勒本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道 主义"者。他目睹了1934年罗姆暴动事件之后的大屠杀,思想上开始反对国家社会主义征服 所采取的一起野蛮的警察手段,后来发展到反对国家社会主义。在1934年的大屠杀中,施莱 歇和布雷多两位将军惨遭暗杀。当时的第3军区参谋长曼施坦因因此请求维茨勒本少将向陆军 总司令弗里契上将提出抗议。弗里契也是反对纳粹党徒的,曾在希特勒面前提过异议。但希特勒说,这两位将军有里通外国的行为。至于证据,却始终没有拿出来。1939年8月底,维茨勒 本调任驻法兰克福的第2集团军总司令。 波兰战役之后,维茨勒本与反抗组织的各将领开始重新策划除掉XTL。1940年维茨勒本参加了 法兰西战役,一年之后,因病被免职而列为预备指挥人员。当7.20事件发生后,他和所有参加 反叛的军官一样,被送到"荣誉法庭",以"不名誉"的原因被开除国防军。在国民法庭上, 维茨勒本表现出大义凛然,他承认了密谋反抗希特勒的行动。在宣判他死刑的时候,他向各位 法官声明说:"你们可以把我交给刽子手,但不出3个月,那苦难和愤怒的民众必将去找你们 算帐!
阿尔贝特•凯塞林(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
凯瑟琳于1885年出生在马尔克土代夫,父亲是一教员,后来成为市府督学。早在童年他就怀 有充当军人的志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凯塞林已晋任上尉,参加了阿拉斯加战役,曾担任过 部队职和各种不同幕僚职,1924年,他参与了对苏联的秘密军事干涉,以及制定于1923 年-1924年间、关于建设包括102个师的军队的所谓"大计划"。在于国防部经历了短暂的瓶 颈期之后,1930年他晋任中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炮兵第四团的营长。1933年10月1日,凯 塞林很不情愿地离开了陆军,出任航空军需管理部门主管,并晋升为上校。在航空部门任职 时,凯塞林逐渐意识到,要管理好飞行员,就必须要有关于飞行各方面的第一手知识。因此, 在48岁时,他开始学习飞行。虽然说,他的学习成果既赶不上资深飞行员,亦不及新进飞行 员,但他并不在意,并以之激励自己。 凯塞林能够驾驶多种单引擎和多引擎飞机,每个星期都会飞上个三四天。凯塞林是个比较单纯 的军人,他很快就厌恶了和米尔希在空军内部针锋相对的权力斗争,一年以后主动辞职 。卸 任职后,凯塞林晋升航空兵上军军衔,被任命为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三军区司令。二战期间凯 瑟琳参加过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北非战役。1945年被美军俘虏,1952年7月,凯塞林被查 出患有喉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经每天抽二十支雪茄,但他已经在1925年戒烟, 1952年10月,凯塞林因健康原因被释放。1960年7月16日,凯塞林因心脏病死于德国巴德瑙 海姆的一家疗养院里,享年74岁。
胡戈•施佩勒(1885年2月7日—1953年4月2日)
施佩勒1885年出生于路德维希堡,其父以酿酒为业。1903年服役,后入军事学院受训。第一 次世界大战时在空军部队服役。施佩勒是当时德军最壮硕的将军之一,施佩勒身高达196厘 米,体重则有100公斤。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中任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重新转入空军,从 事扩军工作。1934年升为空军少将。1936年任秃鹰军团司令武装干涉西班牙,晋升空军上 将。1940年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8月起,以法国北部为基地,实施对英国本土的空中攻 击。后受命指挥北非地区德国空军,支援非洲军团。 1943-1944年在西欧指挥德国空军作战。因西线空军的残败(实际上是戈林造成),1944年8月 23日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8年获释,定居联邦德 国,施佩勒因患重病被送往莱希河畔一个叫泰宁的地方疗养。1949年6月,他被慕尼黑检举纳 粹的高等法院提审,并再次宣判无罪。施佩勒死于1953年4月2日。
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1895年10月10日-1945年7月12日)
1895年生于德国西里西亚,在一战中本来不是飞行员,而是骑兵,在东线服役一直到1917年 9月为止。他的堂兄,是击落80架敌机的传奇飞行员,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上尉 (红男爵本人原本也是骑兵,1915年改行当飞行员的)。很可能是这个原因,沃尔夫冈最终 从骑兵转入空军也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小里希特霍芬于1918年3月正 式加入他堂兄指挥的战斗机联队。可惜仅仅一个月之后,红男爵就在一次战斗中被击落阵亡。 沃尔夫冈本人在战争余下的几个月时间也击落了8架协约国飞机,成为空战王牌。
1938年11月任兀鹰军团司令官,在西班牙内战一举击溃共和政府空军主力。1940年担任第8 航空军军长,1942年3月1日,晋升为上将,为当时德军唯一的四星级军长。1943年2月16 日,因战功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空军元帅军衔。1943年6月12日,里希特霍芬被调到意大 利,出任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因脑癌退入后备役,1945年7月12日,在奥地利去世。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1892年6月22日——1945年5月24日)
格莱姆1892年出生于拜罗伊特,父亲是一名上尉,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军官学校受训。1912 年毕业后就进入了巴伐利亚皇家铁道营为候补军官,1913年晋升少尉,一战期间参加了洛 林、马斯河、南希-埃皮纳尔、佛兰德、阿拉斯、康布雷等地的战斗。1917年,格赖姆晋升中 尉,并担任巴伐利亚第34驱逐机中队长。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在六百公尺的空中击毁 一辆英国坦克的飞行员。 1924年,格赖姆辞去银行工作而应聘到中国担任航空顾问,对广州中国航空学校的建立和发 展作出了贡献。1935年,格赖姆重新入伍并被授予少校军衔,受命组建"里希特霍芬驱逐机 大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格赖姆晋升为中将。在任第5航空军军长时参加了西方 战役,之后晋升为航空兵将军。并于1942年至1943年在东线战场的中央集团军群克卢格元帅 的指挥之下任空军东军区司令,1943年,格赖姆晋升为上将,1945年4月25日晋升为元帅。 1945年,格莱姆被美军带到萨尔斯堡,美国人本打算命令他去解散德国的空军。但他因害怕 被转送到苏联而事先吃毒药自杀。
卡尔•邓尼茨(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
邓尼茨于1891年出生在柏林。在一战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被英军俘虏。直到1920年 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研究潜艇,训练潜艇 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狼群战 术"。运用这一战术,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1943年1月,邓尼茨担任海军总司令,同 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 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党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党员。1945年4 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 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遗嘱里,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在纽伦堡 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 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 德国二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总结
他们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使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不论是曼施坦因的“闪击战略”,还是隆美尔的“沙漠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都对二战的进程乃至世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推动了现代作战样式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将军最优秀的性格一般都有:胆子大、遇事果断、反应快、能抓关键的个性也有日尔曼民族好斗的性格,在军事上绝对是优秀,不关心政事,绝对服从,刻板但敢于创新。自杀是他们对德意志对希特勒效忠中的一种表现。军人的死法是战死疆场,自杀也是比较体面的,总比被判刑后再死好。
 
上一篇:德国重工业有多发达
下一篇:德国的风俗礼仪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