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其实对二战局势早有自己的判断,之所以迟迟不对德国日本动手主要是在等待介入的时机,日本偷袭珍珠港只能说是美国参战的一个诱因。
一战结束后欧洲大陆对德国发起了疯狂的报复,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对德国索要了数额庞大的战争赔款,1921年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列出一份账单,德国需向协约国赔偿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这份战争赔款即便是放在今天那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德国的老百姓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也为日后希特勒的崛起埋下了伏笔。1939年德国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隐忍利用闪电战迅速占领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的西方世界彼此各怀鬼胎,在战争开始初期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是形式感却大于实际,因为当时波兰的邻国就是苏联英法本意是想祸水东引,但是怎奈苏联技高一筹,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正是因为这份条约让波兰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也正是因为这份条约为苏联争取了备战时间。
而苏联之所以要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其实是有自己考量的,因为在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率先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同时也极大的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更引起了苏联人的警惕,所以才有后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诞生。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二战前的整个欧洲大陆彼此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日本专心在亚洲搞侵略,德国在欧洲开疆拓土,英法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欧洲推行绥靖政策,面对各自为战的西方世界美国自然没有必要引火烧身,坐山观虎斗就成了美国在战争初期最好的选择,因为无论谁是胜负一方其实都是帮美国铲除了一个对手。
正是因为英法队友的出卖捷克割让了大片领土,然后德国对波兰形成了包围紧接着波兰沦陷、丹麦沦陷、挪威沦陷、荷兰和比利时等半数欧洲国家接连投降,这个时候英法才意识到德国的目标不是苏联而是自己。
但是面对德军在欧洲大陆的闪电战英法显然准备不足,无论是在战略战术还是战斗意志上英法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法国的马其顿防线形同虚设没有挡住德国的铁甲洪流,英国远离本土作战的士兵面对强大的德军早已无心恋战,因此缔造了世界战争史著名的“敦刻尔克大逃亡”(官方说法是大撤退),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向德国投降标注着二战进入到了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
(德军通过凯旋门)
此时的欧洲除了海峡对岸的英伦三岛和苏联,整个欧洲大陆已经都在德国的掌控之内了,同时英国也开始了近现代史最为艰难的岁月。
因为当时德军的优势在于陆军相对来说海军和空军相对偏弱,所以英伦海峡就成了保护英国的最后一道屏障,德国为了迫使英国投降发动了世界战争史规模最为庞大的“大不列颠空战”,当时除了英、德两国之外,英国的同盟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但是龟缩一偶的英军在面对德军的进攻时只能是被动防守,所以在万般无奈之下英国开始向美国求援。
当时的美国因为战火并没有烧到本土,再加上欧洲国家曾经对美国的欺压,虽然美国很多民众都是欧洲的远亲,但是在内心当中美国的民众还是希望政府保持中立,不要过早的介入到战争中去。
美国政客之所以漠视欧洲的处境其实还有自己的小心思,当时的西方美国虽然在一战后成功崛起,但是在面对这些老牌西欧强国面前彼此差距依然不太明显,如果美国想要成功崛起就必须要把欧洲这些老牌强国踩在脚下,所以让欧洲继续内耗就成了当时美国对外政策的唯一选择,事实的结果证明美国当时所奉行的这种政策是正确的,英国人在德国围攻之下国力迅速衰败,在这之前英国是向美国购买物资,但是打到最后英国外汇储备早已空虚,美国又假装好人把物资免费送给英国,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继续加大英国和德国彼此的内耗,或者换个角度想其实美国就是借着英国的手在消耗当时势大的德国。
正是因为美国的援助英国才顽强的抵御住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也感觉到占领英伦三岛的目标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迅速改变作战计划进攻的方向转向了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国家“苏联”。
此时的希特勒已经预感到自己已经是四面楚歌,也知道美国是不会无限的纵容德国不断的强大起来,他把与美国之间的战斗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决斗,但是在这之前德国要做的就是拿下苏联,所以1940年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开始了全面进攻。
进攻苏联其实对于德国来讲其实就是一场豪赌,当时美国的总统罗斯福也知道苏德战争基本上是五五开,但是如果苏联打败德国那么美国将失去一个让自己国家崛起的机会,所以罗斯福当时参战的决心其实是十分急迫的,因为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总统想要参战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所以他需要等待一个契机。
当时的苏联可以说是腹背受敌,既要防范远东地区的日本也要防范强大的德国,所以苏联当时的军队的部署是极为分散的,这也导致了在与德国作战初期前沿部队一溃千里的局面发生。
但是当时德国也有危机感因为当时对于德国来说也怕腹背受敌,因为德国进攻苏联可谓是拼尽了全力,如果美国突然对德发动攻击那么希特拉的处境将会是极其危险的,而且从所有的情报汇总来看美国对德宣战其实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德国一举拿下苏联那么德日的占领区将会连成一片,到时美国即便是国力再强也难同时抵御德日的联手进攻,所以牵制美国就成了当时德日达成的一项密谋。
因为从苏德战场的局面来看希特勒认为打败苏联其实只是时间问题,德国最担心的其实还是美国,而现在希特勒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所以鼓动日本出兵牵制美国为德国争取时间就成为了首要任务。
其实日本当时有“北上”和“南下”两个战略,在苏德交战前期其实日本已经成功的利用北上策略把苏联半数主力部队吸引到了远东地区,虽然这次交战日本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但是也成功的把苏联主力吸引到了远东地区,为德军进攻苏联也做出了自己的牺牲。
咱们在说说南下政策,当时的美国如果想要驰援欧洲和亚洲所以依靠的就是其强大的海军,因为当时的战场主要还是以舰炮为主,并没有现如今这种超视距攻击武器,所以无论是兵力运输还是物质补给都需要强大的海军进行护航,所以日本自然把美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列为了主要目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浓烟滚滚的珍珠港)
对于珍珠港事件其实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美国故意而为之,另一种是日本真正的偷袭了珍珠港。
可以说珍珠港事件彻底的激怒了美国民众,曾经以反战为主的情绪逐渐被愤怒的情绪所取代,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德国依照《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盟军诺曼底登陆)
美国之所以对德国首先开战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美国和日本相隔一个辽阔的太平洋,美国想要进攻日本本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因为日本和德国盟友的关系美国很可能还会受到德国的攻击,所以要想打败日本首先先要消除德国这个隐患。
第二,当时的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当时的苏联已经对德国进行了大举反攻,如果此时美国选择攻打日本势必会丧失控制欧洲的先机,如果让苏联人解放了全欧洲势必会影响美国的在这些国家心中的地位,所以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也必须先要协助欧洲国家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第三,当时的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虽然为自己积蓄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有战术素养都与英法俄等国有着不小的差距,与其去和日本进行单挑相比还不如联合英法俄等大国群殴德国来的稳妥,美国的对外准则也一直遵循着"用最小的代价,追求最大的利益"所以联合其他国家群殴德国完全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