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坡道,白色顶棚,并不抢眼的米兰世博会馆没有以创意十足的造型和博人眼球的表演吸引游客,而是以知识性和教育性见长,多角度诠释对米兰世博会主题“滋养地球,生命能源”的思考。
德国馆是本次世博会中最大的自建国家馆,分为展区和剧场两大部分,最多可容纳1.6万人进入。
建筑的主体名为“能量树”,由覆盖PVC材质的钢架结构组成,高达10米,它不仅具有遮阳和流通空气的功能,还应用了先进的有机光伏技术,能够为展馆提供照明来源。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环保理念,也应和了德国馆“思想地”的主题。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加布里尔在德国馆官网的致辞中说,德国是创新的国度,在世博会上德国从政治、产业和社会角度提出了为应对未来粮食挑战的设想和解决方案。
德国馆包括食品、水、土地、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几大展示区域,每个展区都从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以及德国在行动几个角度作了多媒体展示,融汇了官方政策、研发项目、社会实践等大量信息,有很强的知识性和教育性。例如波恩大学给奶牛配备心率和反刍传感器的研究课题,让科学家们从中找到优化牛奶品质的办法。
在德国馆媒体助理埃莱娜·帕加诺看来,德国馆不是一个让游客娱乐放松的地方。她说,德国馆展示的是对保护水资源、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严肃话题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想告诉世界德国是怎么做的,希望能对其他国家提供启迪”。例如在展区的一个“未来超市”,消费者可通过电脑显示的质量参数来选择商品,而不是比较价格,这样能有助于避免食物浪费。
为了引发社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广泛参与,德国馆还推选出7位“主题使者”,他们当中有在非洲提供清洁饮用水的公益人士,有9岁就开始号召“种树救地球”的男孩,有在祖辈的苹果园保护最古老树种的果农,还有把田地里废弃的果蔬做出美味的大厨等。
帕加诺说,他们都是最平凡的德国人,却讲述了尊重和爱护自然、身体力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感人故事。这些使者将与德国领导人一道出席6月18日的德国国家馆日活动。
据介绍,德国馆日均游客量在8000人以上,游客经常要排队等候进入,完整的参观至少需要30分钟。
来自荷兰的律师伯西格尔·莫妮克说,在她看过的12个展馆中,德国馆无疑是信息量最大的一个,这完全符合德国知识大国的形象。但她同时认为,德国馆学术氛围太过浓厚,会让普通游客觉得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