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英国在印度统治的运动在这个南亚国家独立前十年就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二战期间,轴心国也理所当然会拉拢各种反英势力,来加速取代这个老牌殖民主义帝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
其实最早利用印度人作战的轴心国国家不是德国,而是意大利。
1942年3月,一小队印度籍战俘被意大利军队召集到一起。1942年7月,“军人改编中心”(Raggruppamento Centri Militari)成立,这是一个招收外国军事人员的专职机构,招收对象包括前战俘、外国人员和居住在国外的意大利侨民。
军人改编中心编制(1942年5月)
司令部指挥官:马西莫·因夫雷亚(Massimo Invrea)参谋中校。
1. T中心,招收来自突尼斯的意大利人。
2. A中心,招收来自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意大利人,加上阿拉伯和苏丹的前战俘。
3. I中心,招收来自印度和伊朗的意大利人,以及印度的前战俘。
军人改编中心一共网罗了1200名意大利人、400名印度人和200名阿拉伯人。1942年8月,该机构又重命名为“红箭团”(Red Arrows Group),这个名称的灵感来源于西班牙内战时期意大利志愿兵组成的“黑箭师”(Black Arrows Division),下辖的三个中心也重新分配了任务。
红箭团战斗序列(1942年10月底):
指挥部
1. T中心,突尼斯袭击营。
2. A中心,意大利-阿拉伯团。
3. I中心,自由印度营。
自由印度营由印度前战俘和先前居住在印度和伊朗的意大利人组成。印度营士兵穿着标准的意大利军服,不过头上戴的不是军帽,而是绑的穆斯林头巾。他们的意大利款“撒哈拉”式制服领章上有三道分别为橙、白、绿色的垂直条纹,这三种颜色是印度的象征,也代表印度国大党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红箭团计划将这些人派往敌后作战,使用地面渗透、潜艇运输或伞降等各种方式。最后一种方式导致了自由印度营伞降排的诞生,指挥官为达尼洛·帕斯托尔博尼中尉(Danilo Pastorboni),其成员被送到位于塔尔琴尼亚(Tarquinia)的意大利伞兵学校训练。伞降排的成员左臂上佩戴着黄色的伞兵专用臂章,并且通过领章上是否有星来代表意大利人和非意大利人。
1942年10月底自由印度营战斗序列:
1. 印度步枪连(摩托化)。
2. 印度机枪连(摩托化)。
3. 印度伞降排。
4. 海外意大利人排。
然而,意大利人在训练自由印度营的同时却始终对其忠诚度怀有质疑,这种担忧随着1942年11月轴心国在阿拉曼的失败变成了现实,印度人部队中爆发了兵变。整个自由印度营被解散,原来来自战俘营的成员回到了老地方。这种结果让意大利人对招募印度士兵的行动非常失望,但是他们的德国伙伴却没有气馁。
德国印度军团的由来
在近代的北非、中东和南亚的广大地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早就存在,可谓积怨已久,民族独立运动正呈现燎原之势,德国人也早就了解这些情况。作为一种大的发展方向,反殖民主义(对这些地区而言就是反对英国)的意识正越来越高涨,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和下层人民中间。只有那些从英国的殖民主义占领下获利的少数人,才会希望保持现状。1942年夏天,当东线的德军推进至高加索,元帅的非洲军团打到阿拉曼的时候,处于这两支部队之间的伊拉克和伊朗国内就充斥着一种从英国人枷锁下被“解放”的希望。这种独立情绪不仅在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非常普遍,即使是在有“英国女王皇冠上的”之称的印度也很盛行,而且时间可以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很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和同盟国都曾花费了巨大的努力发展由来自北非、中东和更远亚洲地区人员组成的部队。同盟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在战争期间他们控制了这些地区。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德国也一直试图组建来自这些地区的军队,但却遇到许多困难。首先他们并没有到达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印度和其他中东地区,而在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地的征兵工作收效甚微。其次,开始时期政治上的不重视也耽搁了招募非洲、中东和远东地区新兵的工作,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让他们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而不屑于外国军队。再次,盟军在北非的胜利终结了德国人纠正其早期错误的机会,此时他们招募训练当地人武装的工作才刚刚开始。1943年5月整个北部非洲都已经掌握在盟军手里,当时德军仅仅组成了几个阿拉伯人营在训练,这些人都随着轴心国在突尼斯的崩溃而成为了俘虏。然而当北非战事接近尾声之际,在纳粹德国本土则成立了一支由印度人和穆斯林组成的部队,这就是印度军团。
招聘印度人的工作,德国人把重点锁定为在北非获得的大量印度籍战俘身上,部队早在1941年即开始酝酿,经过了1年多时间才初步成形。在此期间德国人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永远也到不了印度,因此计划将这些印度士兵作为以后攻入这个国家的先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