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0月4日,德国潜艇“UB68”号巡弋在西西里岛附近。艇长在夜间发现了敌人的一个护航船队逼近。潜艇立即浮上水面进行射击,命中了一艘轮船。接着,艇长下达潜水命令,天窗在几秒钟之内就关闭了。紧接着,意外的事故发生了……
潜艇头部沉重,像一块石头似的直向海的深处下沉。水手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不能设法阻止艇的下沉,水的压力就会把艇压碎。
深度表指向了90公尺。当水手们惊慌失措的时候,艇长发出命令,要把主水柜的空气充满。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选择。
压缩空气发出咝咝的声音冲进主水柜,并把水压了出去,艇身静止了几秒钟之后,如同离弦之箭似的向上冲去,浮出水面,暴露在敌人护航船队的包围之中。
潜艇立刻就被击沉。在获救人员之中也有“UB68”号的艇长。在英国的战俘岁月,反而给了邓尼茨思考有关U艇作战的问题。
一、Z计划与邓尼茨的潜艇战术
1939年元月,雷德尔海军元帅向提出了Z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建造大型水面舰只编成战斗群,从德国的港湾经由北海而直插大西洋,以攻击英国的生命线。这一大型水面舰队计划将于1948年建成。
Z计划与邓尼茨的构想不相符合。按照当时的海军上校邓尼茨的意见,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合适建立战斗群在大西洋上使用。因为英国面对着德国的各个港湾,并且恰好能挡住德国舰队的出海航路。还能控制其在大西洋上的作战路线。此外,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没有修理场所,一旦舰只被击中,其出境就很困难。还有一个不利条件:英国可以使用陆上飞机来攻击德国的水面舰只,而德国由于距离太远则不可能做到。与雷德尔相反,邓尼茨已经看出了空军的重要性,他认为飞机将发展成为一个决战的军种。1948年才能完成的大型水面舰只建造计划,势必与这种趋势相违背。鉴于德国在海上毫无防卫力量,邓尼茨要求建造三百艘供第一线使用的潜艇,因为只有这种水下舰只才适合实施切断英国生命线的任务。
邓尼茨最初的设想是尽快给他300艘U艇,100艘用于攻击敌方船队,100艘往来于战场与基地之间,另外100艘则在基地整修。U艇战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英国的贸易航线,也就是英国的生命线。
今天研究战争史的人士都认为邓尼茨的见解是正确的。他们说,如果邓尼茨的潜艇建造计划被批准,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必然是另一种结局。1959年,英国海军大臣肯宁安海军上将曾这样评论他:“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当德国放弃了侵英计划之后,邓尼茨想出了什么绝招来征服我们。他那永不停息的战略,其要点就是以炸沉我们的商船为手段,达到慢慢葬送我们的目的。他知道,大西洋是德国争取胜利的唯一战场,他极力反对把兵力分散于地中海,甚至北海。我要再次指出,这是唯一正确的见解。邓尼茨是继荷兰人德路特之后对英国最危险的敌人。”昔日的敌人认为,德国这一战争指导的错误构想,是其总体战略的一个决定性错误,它也造成了德国潜艇和邓尼茨海军元帅的悲剧。
二、邓尼茨的海军战略思想
邓尼茨主张击败英国的关键在于切断其海上交通线,以经济战来击败海上强国英国.而最适合执行这一战略任务的莫过于潜艇.他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对商船进行袭击战,破坏英国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在潜艇的使用上,他强调把潜艇派到对方运输频繁而潜防御薄弱的海区活动,以取得最大的战果.在作战手段上,他主张采取"",即多潜艇集群作战,实施近距离夜间水面攻击.德国潜艇运用此种战术击沉大量英国船只,曾给同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后果.
邓尼茨重视海空协同,在他的反复要求下德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航空部队--第40轰炸机联队.这只装备有FW-200运输机改装的"神鹰"飞机的空军部队主要负责与潜艇协同作战,报告同盟国护航运输队的方位与兵力组成.但由于空军元帅对海空协同的轻视,以及FW-200运输机本身技术性的缺陷,海空协同效果并不是很好.
邓尼茨的海军战略一方面使德国能够避免因为建造大型水面舰艇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能够发挥潜艇的最大优势,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在实战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德国U艇击沉了2603艘商船和175艘盟军海军舰艇。
U艇战的结果,德国损失了其1162艘U艇中的784艘,28000余人丧生,5000人被俘;盟军损失了70000余人。
三、“狼群战术”和无限制潜艇战的失败
为了扼制并挫败"狼群"的攻击,英、美海军开始全力实施反潜作战。随着强大的护航舰队的建立,严密的空中、海上监视网的形成,特别是用于反潜作战的新型雷达和新型深水炸彈投入实战,盟军在大西洋上布下了围捕"狼群"的天罗地网。"狼群"的末日到了。德目潜艇的受损数量不断增多,最终不得不于l943年5月下旬退出大西洋。大西洋之战以盟军的胜利而告终。
大西洋战争的失败,标志着邓尼茨“狼群战术”的失败,也意味着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破产。
邓尼茨精于海军战术尤其是潜艇战,但他同样被眼前的胜利禁锢了头脑,醉心于自己的战术而忽视了再创新,导致德国海军的战术在多年的海战中如出一辙。当盟军专门组织力量来研究对付“狼群战术”的有效战法,并派出规模庞大的反潜飞机和潜艇,灵活采用 “狙击”、“围歼”、“诱杀”等手段来肢解“狼群”,尤其是运用最新型的雷达来搜索德国潜艇时,邓尼茨则无视盟军侦察预警能力的提高,依然在大西洋上集结庞大的潜艇群,打算彻底切断盟军在大西洋上的运输线。不能与时俱进,顺应战争发展趋势的变化而变化是导致邓尼茨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1945年,邓尼茨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被希特勒任命为总统。希特勒自殺后,他还在对德国国民的广播中发表了悼词。
邓尼茨做了三个星期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德国总统。他决定继续同东方作战,以免使德国军民陷入俄国人手中。为此,他还请求英美帮助,他的要求被严辞拒绝。邓尼茨本人最后被投入俘虏营。
在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判的时候,邓尼茨被指控的罪行是:指挥罪恶的海战和参与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审判过程中被告一方的辩护证明,邓尼茨并未采用犯罪手段指挥海战,因之在这一方面被宣判无罪,但因第二条罪行成立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邓尼茨是纳粹德国的海军元帅,但他首先是一名德国军人。他知道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从对他的定罪可以看出,他有别于其他纳粹战犯。他为德国二战,而不是为希特勒或纳粹主义二战。
邓尼茨基本不过问政治,不把自己牵涉到无尽的政治斗争当中去。希特勒选择他作为继承人,一方面因为他的领导才能,另一方面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选择一个罪恶感不是很强的人使盟国容易接受,也为战败的德国留一条后路。
邓尼茨一手缔造了德国海军的军魂——不屈的U艇精神。他亲自选拔和训练潜艇部队官兵,不遗余力地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作战思想。他视潜艇兵为自己的孩子,每当潜艇出海归来他都亲自到码头迎接,官兵们称他为“教父”,对他无比忠诚。在德国战败后,大多数U艇的艇长拒绝向盟军投降——乘员将U艇浮上水面,然而就在此时,在北海及波罗的海各处,接连响起了爆炸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