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河成一战最为惨烈战役:福煦统帅击败德国

  事件回顾

  3月25日,福煦和克列孟梭首相及法军事领导人在贡比涅进行磋商。(lssjt.com)他们面临德国第7集团军最近对瓦兹河的进攻。福煦主张:“面临协约国战线破裂的危险,我们必须对西线所有军队实行统一指挥。”与会的其它人推选福煦协调西线协约国军的行动。66岁的福煦在马恩河和索姆河地区指挥战斗。3月26日,法国陆军总参谋长费迪南德-福煦将军被任命为西线英法军队总指挥。

  认识斐迪南·福煦

  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也译为“福熙”。1851年—1929年),其父·福煦,是拿破仑一世的旁系。

  1881年晋升少校,在参谋部三局任职。1887年,福煦毕业于法国高等军事学院。1895年在高等军事学院读研究生。1896年——1900年任高等军事学院教授。1900年晋升中校。1908年——1911年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11年晋升中将,调任第13师师长。次年升任军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法军第九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法军总参谋长,战争后期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对协约国最终战胜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起了重大作用。

  1918年8月获法国元帅军衔。1919年起任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

  战后,获英国陆军元帅和波兰元帅,也是史上唯一一位拥有三个国家元帅头衔的人。著有《作战原则》等军事著作。

  职业生涯

  1873年从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毕业后参军。1885年入高等军事学院,两年后毕业到参谋部任职。不久,又入高等军事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讲授战略课。1894年任教授,1908年以准将衔任院长,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法国的军事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1911年任师长,1912年任军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福煦历任第9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司令、法军总参谋长,战功卓著。特别是在中,他,率军以反击手段成功地阻止了气势汹汹的德军进攻,守住了阵地,使危在旦夕的巴黎,被法国舆论界誉为“欧洲第一军事家”。战争期间,协约国联军一度由于缺乏统一指挥,互不协调,而被德军各个击破。血的教训使协约国首脑认识到了福煦所主张的建立统一的联军统帅部的重要性。1918年4月,福照被指定为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英、法、美等国军队对德军发起总攻。在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德军防线全面崩溃,被迫于11月7日打着白旗向联军投降。福煦为协约国战胜盟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8年8月,获法国元帅军衔。他在战后出席巴黎和会,任法国代表团首席军事顾问,主张扩张法国领土。俄国十月革命后,积极策划武装干涉苏俄。他曾获英国元帅和波兰元帅称号,并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和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

  个人影响

  著有《战争原理》、《战争指南》和《1914~1918年战争回忆录》等。1918年,福照被指定为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统一指挥英、法、美等国军队对德军发起总攻。在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德军防线全面崩溃,被迫于11月7日打着白旗向联军投降。福煦为协约国战胜盟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恩河战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

  第一次战役1914年8月法国边境之战后,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J.-J.-C.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准备实施反攻。德第1、第2集团军为追歼法第5集团军,偏离原定进攻方向前出到巴黎以东地区,暴露了第1集团军的右翼。德军总参谋长H.J.L.von获悉法军即将反攻后,于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以东转入防御,第3、第4、第5集团军南下,协同从东面进攻的第6集团军合围凡尔登以南的法军。但德第1集团军司令A.H.R.von克卢克拒不执行命令,继续率军南下,形成有利于联军反击的态势。同日,霞飞命令法第5、第6集团军和英远征军对德第1、第2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法第9、第4集团军牵制敌第3、第4集团军,法第3集团军在凡尔登以西实施辅助突击。此时,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联军66个师108.2万人对德军51个师90万人;在主攻方向上,联军兵力是德军的两倍。

  9月5日,法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与德第1集团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法军首次使用汽车(共1200辆)把第6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克卢克发觉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后,命令所部于8日全部撤至马恩河北岸,遂与第2集团军之间出现宽50公里的防御间隙。6日,法第5集团军和英远征军从德军防御间隙地带穿插,8日逼近马恩河,构成对德第1集团军的包围态势。同时,德第2集团军业已暴露的右翼也面临被围的危险。9日,德第1、第2集团军被迫后撤。德军在其他地段虽略占上风,但鉴于第1、第2集团军所面临的态势,毛奇于10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5万人,德军损失30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马恩河会战过程

  1914年7月28日,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为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8月1日,德国以俄国进行战争动员为由,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以法国不接受它所提出的“中立”的条件为借口,向法国宣战。

  德国的战争计划是前总参谋长在1905年制定的,其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通过防务空虚的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从侧翼包围法军,速战速决打败法国。然后挥师东进,再去对付俄国。战争爆发后,德军总参谋长遵循其前任的计划,仅用9个师的兵力监视俄国,而在西线则集中了7个集团军,共78个师,以梅斯为轴心分为左右两翼。左翼2个集团军,共23个师,守卫梅斯以南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格林地区的阵地;右翼5个集团军,共55个师,借道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突破法国北部边境。

  自结束后,法军为报失败之仇,从1872年起开始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的对德作战计划,到开战前已有17个之多。最新的计划是由法军总参谋长的霞制定的,即“第17号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认为德军将集结在设防巩固的法德边境线上,因此法军要在这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势,并一举收复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格林两省。

  1914年8月4日,右翼德军侵入比利时,遭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20日才占领布鲁塞尔。此时,法军的几个主力集团军却在按照“第17号计划”发起对德军左翼的进攻。然而,初期的战斗表明,“第17号计划”糟糕得很。在格林,法国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在进攻萨尔堡和莫朗日两地德军的防线中,被打得焦头烂额。右翼德军在占领了比利时后,其5个集团军的近百万人马,像一把挥舞的镰刀,从比利时斜插入法国。走在最右面的是克卢克指挥的第1集团军,约30万人,被视为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进军的主攻部队。该集团军于8月24日由比利时进入法境。8月25日,德军攻占那慕尔。霞飞为阻滞这支德军右翼部队的前进,从格林战场调集兵力,组建了法国第6集团军,由毛老里任司令。

  9月2日,德军克卢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挺进到距巴黎仅有15英里的地方了,霞飞指挥的法军主力为阻遏德军右翼所作的努力已告失败。巴黎人心惶惶,法国政府也牵往波尔多。

  然而,克卢克并没有直接向巴黎前进,而是向东旋转,以配合比罗指挥的德第2集团军围歼法第5集团军。这样,德军旋转战线上的侧翼就要从巴黎的近边经过,并且还要横越法第6集团军的前方。霞飞当时还不能迅速把握这个机会,他还是命令部队继续后撤,但是巴黎卫戍司令加利埃尼将军马上看清楚了这一点,他兴奋地喊道:“他们把侧翼送上门来了!德国人怎么这样蠢!我不敢相有这样的事,这太好了。”他立即命令毛老里的法第6集团军准备攻击德军的右翼。他又打电话给霞飞,请他批准攻击行动,但霞飞没有表态。加利埃尼又驱车驶往英军司令部,希望赢得他们的支持,但英军参谋长表示对攻击德军右侧翼的计划“不感兴趣”。

  9月3日晚,克卢克抵达马恩河,而他所追赶的法第5集团军和其外侧的英国远征军已在当天早些时候渡过了马恩河。这两支仓促退却、陷入疲惫和混乱之中的部队,虽曾一再接到炸毁桥梁的电令,但都未去炸毁。克卢克占领了这些桥头堡之后,不顾柏林最高统帅部要他与比罗的第2集团军保持齐头并进的命令,准备立即于次日清晨渡河,继续他追逐法第5集团军的行动。

  这一天,克卢克集团军的官兵们行进了近30英里。据一位法国目击者说,德军士兵到达马恩河北岸附近时,“许多人倒在地上,疲惫不堪,只是迷迷糊糊地嘀咕着:'30英里!30英里!'别的累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克卢克累垮了他的士兵,也远远地超越了他的给养车队和重炮队。在他看来,法军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决没有一声军号便可调头来攻击他的士气和能力。“他没料到法军中有一位叫加利埃尼的老家伙,正等着他的疏忽大意呢。”

  9月4日,克卢克一面向前挺进,一面地告诉最高统帅部,他无法执行要他留在后面作为德军第2集团军侧卫的命令。要等比罗的德第2集团军赶上来,势必停止进军两天,他认为这将削弱德军的整个攻势,给法军以重振旗鼓、自由行动的时间。事实上,比罗的第2集团军也同样疲惫不堪。于是,克卢克把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摆在一边,继续向东南推进,换言之对于巴黎是越走越远了。

  在柏林,从德皇到普通百认为法军即将被彻底消灭,德国的胜利即将到来。只有总参谋长小毛奇心里充满疑窦:“胜利者必然有俘获,但追击法军以来我们的俘虏在哪儿呢在格林有2万,其它地方合计起来,也只不过一两万人而已,再说缴获的大炮数量也较少。法国人是不是在有计划地撤退呢”

  9月4日早上,法军侦察机的报告使加利埃尼看到了他“必须立即行动”的时机。克卢克部队向巴黎东南方向的冒险挺进,已使他的殿后部队成了毛老里的法第6集团军和英军进攻的目标。上午9时,在还未取得霞飞同意的情况下,加利埃尼就向毛老里发布预令,让他先作好战斗准备。然后他给总司令部打电话,请霞飞下达攻击的正式命令。但霞飞未置可否。

  其实,霞飞也是有反攻计划的,而且计划里面也包括使用毛老里的第6集团军进攻德军右翼外侧这个打算在内。霞飞希望再有一天时间,好让增援部队赶到,让第5集团军作好部署,让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争取英军的配合。听完加利埃尼的请求后,霞飞面对作战地图,思考着。霞飞是个过于沉着的人,他可以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整日地思考,而不管别人议论他什么。

  下午,当加利埃尼又打电话来时,霞飞终于批准让毛老里的第6集团军从马恩河北岸发动进攻,并且于当晚10时下令法军其他部队停止后撤,于9月6日开始发动全面反攻。

  然而,英国人却拒绝执行这项反攻计划。霞飞着急了,亲自于9月5日下午前往英军司令部说服英军司令弗伦奇爵士。最终,弗伦奇答应了霞飞的要求,并表示将“竭尽全力”参加战斗。傍晚,霞飞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向部队发布了一项简短的动员令:“我们马上就要参加一个会战,这是关系我们国家命运的一战。撤退的阶段已经结束,现在我们应全力以赴,向敌人进攻并把他们逐回,部队倘若不能再前进,那就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宁肯战死而决不后退。在当前情况下,任何示弱的行动都是不能容忍的。”

  9月5日,当克卢克集团军经过巴黎东面,可以望见埃菲尔铁塔时,其右后方侧翼受到毛老里的法第6集团军的袭击。克卢克立即命令第3和第9军回过头去对付毛老里,而这两个军的任务是负责掩护德第2集团军的右翼的。所以他们的撤退,使德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产生了一个宽达20英里的缺口。因为面对着这个缺口的英军,已经迅速地撤退,所以克卢克才敢冒这个危险。对德军来说,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在法军主力部队和英军利用着一缺口突破自己的蜂腰部之前,击溃法军的两翼,即毛老里的第6集团军和福煦的第9集团军。

  克卢克重点对付毛老里的部队。毛老里快要顶不住时,请加利埃尼从巴黎城内速派兵增援。“这一要求发加利埃尼组织了战史上第一支摩托化纵队,即马恩出租汽车队。加利埃尼令巴黎警察征集了大约600辆出租汽车,将1个师的兵力输送到战场,使毛老里最终没被克卢克打垮。”

  9月6日凌晨,法军发起全线反攻。法第6集团军继续与德第1集团军在奥尔奎河上激战;法第5集团军也掉转头来,变撤退为进攻,同德第1集团军厮杀,并同德第2集团军右翼交火;法第4和第9集团军则截住德第3、第4集团军,使德第1、第2集团军陷于孤立。9月8日,关键时刻,弗伦奇率领英军的3个军悄悄地爬进了德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将德国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隔开了,使克卢克和比罗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危险。于是,比罗遂在9月9日下令他的第2集团军撤退。当时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虽暂时击败毛老里,可此时他也处于孤立的境地,不得不于同一天也向后撤退。至9月11日,德军所有的军团都后撤了。至此,马恩河会战结束。协约国军粉碎了德军的速战速决的计划,保住了巴黎,遂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线战场形成了胶着状态。这场会战的战略性结果十分巨大,德国人丧失了其优先击败法国再转过身来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

  在这场会战中,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万的兵力,伤亡人数在30多万以上。其中,法军阵亡2.1万人,受伤12.2万人;德军阵亡4.3万人,受伤17.3人。自大战爆发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德军遵循施里芬定下的基本方针,迅速穿越比利时领土向法国本土挺进。那时整个德国,甚至几乎全世界,都深信德军会很快胜利,巴黎即将被占领。然而,当德国人的胜利似乎唾手可得,法国人的灾难迫在眉睫时,协约国军却在马恩河畔转败为胜,因而被人们称为“马恩河畔的奇迹”。美国著名战史专家米德尔顿在论及协约国将领中谁对马恩河会战的贡献最大时说:“历史表明,要求得到'马恩河战役得胜者'这一称号的颇不乏人,但加利埃尼比起大部分人更是名正言顺”。

  第二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1918年5~6月,德军在埃纳河地区实施进攻后,形成正面80公里、纵深60公里的马恩河突出部。随后,德军统帅部计划在马恩河地区集中3个集团军的兵力(第7、第1、第3集团军,共48个师,6353门火炮、约400架飞机),从蒂耶里堡、埃纳河地段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尔后向巴黎发展进攻,以夺取战争的胜利。法国第6、第5和第4集团军(共36个师,3080门火炮)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组织防御,并准备适时转入反攻。7月15日零时30分,法军出其不意地对即将发起进攻的德军实施猛烈的袭击。4时50分,德军第1、第3集团军经3个多小时的炮火打击后,在兰斯以东发起进攻,突破法军第一道阵地,但在第二道阵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德第7集团军在若尔戈讷、圣埃弗雷兹地段突破法第5、第6集团军防线,推进5~8公里,并强渡马恩河。法军航空兵和炮兵轰炸马恩河各渡口和桥梁,迟滞德军前进。16~17日,德军企图发展进攻,未果。

  协约国军队在防御过程中增调部队准备反攻。联军总司令F.福煦决心由法第10、第6集团军(2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包括8个美军师、4个英军师、2个意军师,共2103门火炮、1100架飞机、500辆坦克)从马恩河突出部西侧对当面德军(18个师,918门火炮、约800架飞机)实施主攻,法第9、第5集团军从突出部东侧实施助攻,以解除德军对巴黎的威胁。7月18日4时35分,法第10、第6集团军在徐进弹幕射击掩护下,未经炮火准备即在贝洛至丰特努瓦50公里正面上向德军发起反攻,当日推进3.2~8公里。19日,第9、第5集团军从东面发起反攻。德军伤亡惨重,于21日向马恩河北岸撤退。8月2日,协约国军队收复苏瓦松,至8月4日肃清马恩河突出部的德军。双方战线在埃纳河和韦勒河地区趋于稳定。此役,协约国军队损失6万人,歼敌12万人,向前推进40公里,将防线缩短45公里,达成战役目的,并由此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兵力兵器不足和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第二次战役过程

  1918年5~6月,德军在埃纳河地区实施进攻后,形成正面80公里、纵深60公里的马恩河突出部。随后,德军统帅部计划在马恩河地区集中3个集团军的兵力(第7、第1、第3集团军,共48个师,6353门火炮、约400架飞机),从蒂耶里堡、埃纳河地段突破协约国军队防线,尔后向巴黎发展进攻,以夺取战争的胜利。法国第6、第5和第4集团军(共36个师,3080门火炮)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组织防御,并准备适时转入反攻。7月15日零时30分,法军出其不意地对即将发起进攻的德军实施猛烈的炮火反准备。4时50分,德军第1、第3集团军经3个多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在兰斯以东发起进攻,突破法军第一道阵地,但在第二道阵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德第7集团军在若尔戈讷、圣埃弗雷兹地段突破法第5、第6集团军防线,推进5~8公里,并强渡马恩河。法军航空兵和炮兵轰炸马恩河各渡口和桥梁,迟滞德军前进。16~17日,德军企图发展进攻,未果。

  协约国军队在防御过程中增调部队准备反攻。联军总司令F.福煦决心由法第10、第6集团军(2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包括8个美军师、4个英军师、2个意军师,共2103门火炮、1100架飞机、500辆坦克)从马恩河突出部西侧对当面德军(18个师,918门火炮、约800架飞机)实施主攻,法第9、第5集团军从突出部东侧实施助攻,以解除德军对巴黎的威胁。7月18日4时35分,法第10、第6集团军在徐进弹幕射击掩护下,未经炮火准备即在贝洛至丰特努瓦50公里正面上向德军发起反攻,当日推进3.2~8公里。19日,第9、第5集团军从东面发起反攻。德军伤亡惨重,于21日向马恩河北岸撤退。8月2日,协约国军队收复苏瓦松,至8月4日肃清马恩河突出部的德军。双方战线在埃纳河和韦勒河地区趋于稳定。此役,协约国军队损失6万人,歼敌12万人,向前推进40公里,将防线缩短45公里,达成战役目的,并由此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兵力兵器不足和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马恩河会战评价

  一、德皇威廉二世指派小毛奇接任参谋总长,如果只是基于年青时期的朋友,而没有考量到他的才能与军事素养,那麼就是过于滥情与草率。就后世史家及军事战略学者所评,小毛奇除了蒙其叔父老毛奇的福荫外,他长年在德皇身边,倍受重视,深体德皇之意。且他与皇亲国戚的关系非常融洽,获得德皇的信任与王公大臣们的喜爱,他自知难以担任此重任,但德皇却当面应允“战时我会代而行之”的话语。在不谙军事之下,史利芬计画就是他的救急仙丹,以不变应万变。

  二、大战直前情势并非有全面燎原之势,任谁都没有想到一个旧时代的民族情绪发洩,会引爆世界性的大战;奥塞两国若直接谈判,不要假以民族认同扩大情绪,不要以联盟的形式介入,或许可以用战争的另一种方式来解决这项“情绪性事件”,其中比较显著的事例与漫延,却逐步走向战争,变质为民族战争,全国民的战争。

  三、普法战争后,毛奇率兵入巴黎城,迫法国割让亚洛两州,种下德法世仇;期间法主动亲近俄国,两国关系紧密,共同的敌人就是德国,史利芬认为日耳曼必须两方面同时作战,他认为只有实施内线作战与国内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迅速的机动与战力击败法、俄。他的作战关键就是“东守西攻”,因为法国是危害最大的敌人,而俄国国力虽强,但可藉地障予以拖缓,这是处在强邻与地缘居中不利态势下的战略作为,史利芬的杰作,纯就军事言,堪称完美,但1914年的变化与1905年相较,可以说完全不一样,协约已经形成,法国的民心士气及英国的从中拨弄,怎可纯就军事战略来考量的,况且,俄国的“巴尔干联盟”主要的就是要排除日耳曼族的高涨,这些可能是史利芬生前无法预料,而小毛奇也未加重视的事。

  四、小毛奇修改了史利芬计划,从西线兵力部署的7:1改为3:1,就隐然有维护皇太子及王公大臣们作战胜利的考量,小毛奇是否能体会史利芬计划的精髓,后人不知道,如果以德军的机动战力,纵然是3:1,应该可以达成从右翼攻略法国的目的,(这可以从攻略列日要塞证明),但错在抽调兵力到东线(事实上,两个军也没有到达),及皇太子及王公大臣们完全不明瞭史利芬计划的旨趣,要他们拒守诱敌,他们却要加强兵力,主动发动攻势,抢占战功,完全破坏了作战计划的精神。

上一篇:一战英雄贝当沦为二战法奸:名将贝当为什么投降?
下一篇:戴高乐和他的智障女儿:大人物也有温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