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战争:波兰由此沦为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1656年瑞典与波兰军队的华沙战役的背景是著名的“大洪水”战争。这场战争可谓是东欧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大混战。先是乌克兰哥萨克的起义使得波兰焦头烂额,然后1654年沙皇俄国的对波兰的宣战使得局面复杂化,最后连赢得三十年战争后国力正盛的瑞典也在1655年对波兰发动突袭,使得波兰不得同时和俄国、乌克兰、瑞典以及与瑞典结盟的勃兰登堡选帝侯作战。

  波兰是以骑兵立国的国家,波兰骑兵的战斗力赫赫有名,但步兵偏弱,且军队主要由贵族组成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这场战争开始阶段,仅仅5万人的波兰军要面对不下15万的敌军(6万俄军,4万哥萨克军,4万瑞典军)从的猛扑,形势迅速悲剧,大片国土沦陷,特别是瑞典军势头非常凶猛,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到了1656年,形势有所改观。波兰名将恰尔涅茨基使用游击战术极大的打击了瑞典军,加上波兰民众也不断袭扰(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号召:“只要还活着,就应当骑上马(去打击敌人),使得瑞典军陷入极大困境。同时趁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的主力在别处的时机,夺回了沦陷的首都华沙。听说波兰军已经夺回华沙之后,卡尔国王立刻率主力返回华沙,旨在再次拿下华沙,并且以此机会消灭波兰军主力。当然他并不知道此时波兰军主力已经兵力上要强于自己了(不断的损耗以及大量占领驻军消耗了很多瑞典兵力)。但是恰尔涅茨基见瑞军势大,建议波兰国王约翰二世不要与之硬拼。但是约翰二世没有听从这一劝告,决意在华沙与瑞典军。

  尽管瑞典军队仍然是长枪火枪体系,但是经过古斯塔夫的改革和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已经是全欧闻名的劲旅。古斯塔夫改革极大的增强了瑞典军队的职业度和大兵团会战的能力,因而很多人将古斯塔夫后的瑞典军视为第一支近代军队(也有年代因素)。使用三排射击战术的瑞典步兵可谓是名震天下,但是在这一战中,也许是因为分散占领的缘故,瑞典步兵已经下降到了尚不如骑兵多的数量。此时卡尔十世的军队中,有瑞典骑兵7500人,德意志骑兵5000人,瑞典步兵3000人,德意志步兵3500人。共计骑兵12500人,步兵6500人,大炮47门。当然,瑞典的黑衫骑兵和龙骑兵的战斗力也是很著名的。

  波兰军就更是骑兵占了绝对地位。此战波兰骑兵有2万人(其中950名著名的飞翼骑兵),而步兵却只有4000人,此外还有1万贵族征募部队,也都是骑在马上的。此外,克里木汗国也派出了2000鞑靼骑兵增援,另有大炮18门。

  战争过程

  波兰国王约翰二世选择的战术非常一反常态。也许是因为瑞典军的实力他已经见识过了缘故,他并没有选择在开阔平原上与瑞典军决战(当然,他最后还是不得不这么做了)。他选择的打法是在维斯瓦河东岸与Biacka森林之间建立防御阵地。这样,它的两翼分别有河流和森林掩护,这样大量波兰军只需要防守一个颇为狭小的正面,瑞典军的方阵将无用武之地。更加有利的是,这片阵地战前就有若干土制工事,对于防御一方更加有利。此外约翰二世还将2000鞑靼骑兵派出去,命令他们待瑞典军主力通过后前去劫寨,以图一举缴获瑞典军补给,待瑞典军不战自乱,即可破之。第一天的战斗可以说完全照着波兰人的计划进行,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听说波兰军已经决定决战后非常高兴,轻敌冒进。瑞典军主要由骑兵组成的前锋部队一头扎进了波兰军为他们准备的陷阱阵地之中。结果瑞典军徒劳地冲击着波兰人的预设工事,在惨重的损失下很快就被打了回去。不过,这次失利仍然给瑞典军起到了“威力侦察”的效果,让他们提前了解到了波军的意图。当天晚上,瑞典军主力陆续赶到。勃兰登堡选帝侯听说了败报和局势之后非常沮丧,劝卡尔十世立刻退兵。但卡尔十世却不为所动,说我别有良策可破敌。原来,卡尔准备将军队主力机动到森林以东重新集结,然后再从一个更宽广的正面杀向波兰人。

  这个机动非常大胆,但是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首先为了保证波兰人以为瑞典军会继续在正面进攻,一部分勃兰登堡部队要留下来继续发动牵制性的进攻。但即便如此,万一波兰人利用瑞典军正面削弱的时机以总攻摧垮勃兰登堡部队,占领河畔主要公路,那么卡尔的全盘计划就很有可能泡汤。结果到了第二天,留守正面的勃兰登堡部队却似乎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太大苦战。波兰人发动了几次突击,但都在步兵的密集火力下被击退(狭窄的正面不仅限制了联军进攻,也限制了波兰军进攻)。随后,勃兰登堡步兵在骑兵掩护下,夺下了当面一处重要高地,并将不少大炮架上了高地,为第三天的战斗赢得了相当不错的态势。

  波兰军不仅对当面敌人没有大动作,对瑞典军在他们眼皮底下静悄悄的大机动更是令人惊讶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按照波兰方面的说法,当时的波兰军营地沉浸在喜悦之中,以为瑞典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节奏,并且鞑靼骑兵将会夺取瑞典军的辎重。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卡尔并没有空营而出,而是留下了若干黑衫骑兵把守。而克里木骑兵也的确不再是昔日的蒙古铁骑了,这回打得相当不争气,在守军几轮射击下就作了。直到下午,波兰方面才发现大批瑞典军在向己方侧翼机动。约翰二世这才如梦初醒,不得不立刻作出调整。他的新计划是己方立刻抢占Biacka森林以东攻击瑞典军队。这次行动是准备的如此匆忙以至于步兵和炮兵都来不及进入阵地。随后,900-1000兰斯(不大清楚波兰的编制一兰斯是多少,但这应该意味着波兰翼骑兵的倾巢出动)的波兰骑兵将发动这场战役最大的突击。

  下午16点,成百上千的波兰骑兵开始向瑞典军队的两翼冲去。然而,瑞典军队行进中阵型依然丝毫不乱,步兵骑兵相互支援,这使得冲锋立刻就变成了一场苦战。但是瑞典军显然也没有想到波兰骑兵居然这么多!在瑞典国王所在的左翼,第一线的一个步兵团和龙骑兵部队在波兰骑兵的狂暴突击下,几乎立刻就崩溃了!波兰人继续猛冲向瑞典二线并且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就连卡尔十世本人都被波兰翼骑兵詹姆斯-科瓦尔斯基一枪刺成重伤,几乎毙命。如果是一般的军队,可能波兰人已经取得了胜利。但是古斯塔夫的三线阵和瑞典二线钢铁般的纪律再次挽救了瑞典人,瑞典人虽然陷入大乱,但并没有全军崩溃,而是维持住了阵型。

  这也和波兰骑兵遭受到的重大伤亡有关。即使波兰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已经被削弱了很多的瑞典步兵火力实在凶猛(三排齐射法有“古斯塔夫的雷霆”之称)。这场混战没进行多久,参与突击的波兰骑兵部队伤亡就高达16%!考虑到战马的损失更加大,丧失战斗力的骑兵就更多了。所以波兰人最终没能击溃瑞典军以取得胜利,不得不撤了下来。

  到了第二天结束,波兰国王已经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大势已去。除了撤退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了。但是同样,波军也不可能就在瑞军眼皮子底下逃掉,所以各骑兵部队依然要不断发动反击以迟滞瑞典军,以掩护主力退出战场。如果波兰军主力被全歼,那么瑞典军就将赢得这场战争。但是第三天的战斗,形势依然比预期要严峻的多。瑞典军有条不紊的,以最大的宽度开始展开总攻,而波兰上万部队要从维斯瓦河唯一的一条大桥撤退,难度可想而知。于是也许是波兰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开始了,撤退的波军在大桥两侧大量拥堵,被瑞军大量杀伤。而瑞军右翼最终也顺利夺取了大桥东端,还没来得及撤过去的波军(主要是贵族征募军)被俘虏了不少。

  结局

  华沙战役的失利使得波兰的局势再度恶化。但是波军毕竟保住了主力未被瑞典军全歼。恰尔涅茨基的战略以及全波兰起义的烽火终于使得决战失利的负面影响被降为最低,而陷入泥潭的瑞典军不得不逐步开始从波兰撤退。1657年,勃兰登堡倒戈相向,奥地利在波兰一方加入战争,终于使得苦苦挣扎在亡国边缘的波兰看到了奇迹的曙光。在战火开始烧到本土后,瑞典不得不在1660年退出战争。随后,恰尔涅茨基等人挥师东向,回过头来对付已经占领了大片东部领土的俄国。对俄国战争在此之后依然经过了7年的苦战,波兰军最终奇迹般的光复了大多数被占领土,迫使俄国在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条约。不过,波兰还是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领土,从此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上下坡路

上一篇:一个让人不解其意的兵种:掷弹兵到底是什么兵
下一篇:静坐战争:英法绥靖政策致使德国成为一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