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为何赢不了战争:国家制度决定了他的命运

  中国人都知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此人善打胜仗,但就是不能通过赢得一场场战役最终赢得整个战争,最后垓下一战败给就乌江自刎了。项羽这种奇特的命运在中国历史上算是独一份。不过,放眼全球,世界史上却能找到一位跟他命运高度相似的人,这就是被誉为“战略之父”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巧合的是,汉尼拔与项羽不仅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连最终一败涂地都赶了个前后脚。

  与世代仕楚的项羽家一样,汉尼拔也出生在迦太基一个军事贵族家庭,而且两人都是在“仇恨教育”的灌输下长大的,项羽恨的是灭楚的秦国,而汉尼拔恨的则是罗马。在当时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争夺战中,罗马通过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逼着迦太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所以迦太基人成天就想着如何雪耻。

  机会说来就来,公元前218年,罗马主动找上门来与迦太基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统军出征。这位年轻的将领一出山就棋行险招,他率领3万雇佣军和几十头战象,由西班牙出发,翻过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罗马人的背后。惊慌失措的罗马人跟汉尼拔连打了几仗都惨遭失败。公元前216年8月2日,双方在坎尼城爆发决战,是役,汉尼拔手中只有3万雇佣军,罗马则调集了近9万精兵。在这场战役中,汉尼拔充分展现了他的战略才华,最终包围并全歼了罗马的优势兵力。此战之后,罗马到了崩溃边缘,汉尼拔从此成了罗马母亲们吓唬孩子的专用词汇。此时距离项羽凭同样获得“婴儿闻之止啼”的“殊荣”,只有9年时间。


  汉尼拔跟项羽同样是战神级的人物,但两人为什么最终都失败了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今“成功学导师”们经常拿来忽悠人的命题——一个人是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其才能如何,而取决于他能调动多少资源帮助自己。在这一点上,项羽败给的是刘邦那套“解衣推食”的阴柔权术,而汉尼拔输的则更冤,他败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套制度——罗马的公民权体系。
  在汉尼拔的战略中,有一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他以为当他在决战中击溃罗马时,原先依附罗马的那些盟邦会将其视为解放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而给养恰恰是他这支远征军最需要的。这种想当然也许跟他从小受到的反罗马教育有关。然而,罗马的盟邦们对罗马的观感与迦太基人其实完全不同,与当时大多数强权不同,罗马团结盟友的手段不是简单的威逼利诱,而是加上了“普发公民权”:所有拉丁同盟身为自由人的成年男子,只要你愿意为罗马的事业出力,都可以逐步获得罗马公民身份,而成为罗马公民就意味着你获得了政治认同。罗马的盟友们一算账,傻子才会放着公民权不要上赶着给迦太基做附庸呢!汉尼拔此后在亚平宁半岛上晃荡了十几年,支持者没拉来几个,却招来了罗马盟友们对其进行群殴。最终,在公元前202年,没打一场败仗却已弹尽粮绝的汉尼拔不得不移师埃及,而在那里,他被重整旗鼓的罗马人在“扎马会战”中击败了,这是他第一次失败,也是他平生的最后一役。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年,项羽兵败垓下。
  打败项羽的是刘邦的“帝王之术”,打败汉尼拔的却是罗马的公民制度。在两位相似的战神倒下之后,东西方建立起的是两个同样巨大的帝国,然而这两个帝国赖以笼络人心的方式却如此不同,罗马与的经验被他们各自的后继者所学习。项羽与汉尼拔,在他们同病相怜的人生之后,西方与中国的命运却迥然殊途。

上一篇:谁是世界历史第一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或成吉思汗
下一篇:演讲的力量:汉尼拔 要么胜利,要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