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次英荷海战:荷兰输掉了欧洲海上控制权

  17世纪几乎是荷兰的世纪——尽管英国海军赢得了英荷两国海军在中的胜利,但海洋上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荷兰而非英国。

  荷兰海上崛起激发英荷矛盾

  16世纪中期的“尼德兰革命”,建立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荷兰共和国。荷兰把发展海洋贸易作为基本国策,举国上下全民参与海洋经济建设,走上了“走向海洋而繁荣,依靠海洋而强盛”的强国崛起之路。

  荷兰重视发展周边和波罗的海的贸易,确保波罗的海的通航与贸易优势,作为向外发展和全球扩张的基地,并逐渐把贸易触角伸展至欧洲各国。荷兰同英国、法国展开激烈的贸易争夺,并逐渐取得优势。随着航线在全球扩张,飘扬着“三色旗”的荷兰舰船走遍世界各大洲,形成了“全球出击,逐洲落户,处处创业”的局面,竞争加上掠夺获得的财源流进荷兰国家金库。在鼎盛时期,荷兰拥有海运商船16000多艘,是法国商船数的16倍,总吨位超过英、法、葡、西4个国家商船的总吨位,荷兰的资本积累超越了欧洲各国的资本总和。

  17世纪初,荷兰趁葡萄牙衰落之际,多次发动对葡战争,用武力从葡军手中抢占了有“香料王国”之称的印度尼西亚及其首府雅加达,作为控制印度洋和太平洋航线,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基地,将葡萄牙的势力全部挤出了亚洲。17世纪30年代,荷兰在古巴发动攻势,先后击毁了西班牙的两支舰队,牢固地取得了加勒比海的控制权。

  英国是荷兰隔海相望的岛屿大国,海上交通线是“生命线”。荷兰向世界大举扩张,将势力一度伸展到世界各地,登上了“海上第一强国”,即号称“大荷兰帝国”。但一直受到来自英国的挑战,是荷兰崛起后对外扩张的最大阻碍,实为动摇其海洋霸主地位的主要“杀手”。荷兰到处排挤英国,英国也在寻找时机削弱荷兰,谁的海上威力强大,谁将抢占上风,争夺海洋霸主地位,实质上便是通过海战来实现海权的较量。

  17世纪中期,英国决意大力扩充舰队,经过到了1654年,英国便建成了一支拥有686艘舰船的舰队,每艘舰船排水量均在1000吨,装有60~80门火炮。而当时荷兰仅保持着60艘船的舰队,并且每艘舰船的吨位均比英国舰船小,置火炮40~50门。显然,英国军舰在数量、吨位、火力上都已经超过荷兰海军,为此,便展开了新一轮海上霸主争夺战。1651年和1652年,英国两次颁布《航海条例》,公然宣布:非经英国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输入和输出英国的货物,只准英国船只或输出国的船只进行运输。而且,强制要求在英国水域的所有船只,包括整个舰队,必须向英国军舰行升旗礼,以表示对英国在那里的承认,并可登上荷兰船只进行临检搜查。从抢夺航运权着手直接打击动摇荷兰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以之势,开始海上争霸。荷兰不买英国的账,宣布拒绝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因此便引发了1652—1673年间的英荷战争。

  第一次英荷海战

  第一次英荷战争于《航海条例》宣布实施的次年爆发,至1654年结束。在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由于双方都是海上殖民大国,因此战场也就遍布全球,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都同时进行了规模大小不等的一系列海战。

  1652年5月,英荷两国舰队首先在多佛尔海峡发生对射。当时,英国海军将领布莱克率领20多艘舰船在多佛尔海峡巡逻,正遇上在唐斯海战中一战成名的荷兰海军上将特罗姆普,他正率领42艘荷兰战舰为商船护航。于是布莱克按照常规要求荷兰海军降军旗向英国国旗致敬,因为英国一贯将多佛尔海峡视为英国领海,因此所有经过这个海峡的其他国家舰船都需要降旗以示尊重。但今时不同往日,英国和荷兰尽管没有正式宣战,但战争之火已燃烧。心高气傲的特罗姆普立即拒绝了布莱克。于是,布莱克毫不客气地随即下令英国战舰向荷兰战舰开炮,双方由此进行了一场持续4个多小时的炮战,荷兰损失了3艘战舰,布莱克的旗舰“詹姆斯”号中弹70余发。多佛尔海峡炮战发生后,双方随即于7月8日正式宣战。英国海军随后封锁了多佛尔海峡和北海,拦截荷兰商船;荷兰则开始组织舰队护航,双方的海战首先就是由这种封锁反封锁的方式逐渐步入一系列的海战。

  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多佛尔海峡成为英荷双方首当其冲的战场,这是因为这个海峡是交通枢纽,关系到英荷双方的国家命运。因此,在多佛尔海峡上所发生的海战双方几乎每次海战都要投入2~3万人以及6000~8000门大炮,而且在这个海峡的海战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仅在1652年5月至1653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在多佛尔海峡的大小交战总数已经相当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不管战争的胜负如何,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英国对荷兰的长期封锁,最终导致荷兰这个严重依赖海上贸易的国家几乎陷于崩溃的边缘。在英荷第一次战争进入尾声的时候,阿姆斯特丹已经一片凄凉,街道上毫无生气,空房遍布,港口凋零。荷兰人此时已经山穷水尽,不得不屈服,1654年4月15日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承认英国在东印度群岛拥有与自己同等的贸易权,同意支付27万英镑的赔款,同意在英国水域向英国船只敬礼,并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那岛。


  第二次英荷海战

  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时正值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与资产新贵们达成协议,返回英国,随后被立为国王。查理二世登基后不久为拉拢海军,特授予英国海军“皇家海军”的称号,并任命他的弟弟詹姆士·约克公爵统帅海军。与此同时,查理二世为了继续打击荷兰,颁布了一个更加富有进攻性的新《航海条例》,英国在海外向荷兰殖民地展开了新的攻势。但此时的英国海军在经历克伦威尔经年累月的征战后,由于英国外债高筑,海军军费也屡遭拖欠,海军实际军费不及预算的2/3,导致士气低落、舰船保养不足,战斗力明显下滑。相反,荷兰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战败后,并没有从此蛰伏,而是一直希望重新夺回制海权。至1664年,荷兰海军已拥有103艘大型战舰,战舰火炮共计4869门,人员21631人。

  在取得第一次英荷战争的胜利后,英国开始将目标转向了荷兰广阔的殖民地贸易。1663年,英国组建了“皇家非洲公司”,并开始向荷兰在非洲西岸的殖民地发起攻击,并于次年将荷兰人从这里驱逐出去,英国取代荷兰人开始了象牙、奴隶和黄金贸易。1664年4月,英国派遣一支海军远征队占领了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英国一系列的攻势终于激怒了荷兰人。1664年8月,德·奈特海军上将率领8艘战舰收复了被英国占领的原荷属西非据点;1665年2月22日,荷兰正式向英国宣战。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由于荷兰海战思想已经由简单的护航转变为寻找战机进行海上决战,因此在海战的次数上大为减少,但一旦发生战事往往都是大规模海战。第二次英荷战争主要经历了6场海战,战场仍然是以多佛尔海峡和北海为主。

  瘟疫、伦敦大火和荷兰人的奇袭最终导致了英国人不得不屈服,1667年7月31日,两国签订了《布雷达和约》,英国重新放宽了《航海条例》,放弃了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方面的权益,并归还了在战争期间抢占的荷属南美洲的苏里南。荷兰也做出了让步,承认英国拥有哈得逊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并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第三次英荷海战

  英国在经历了两次“英荷战争”后认识到,与荷兰的海上争锋仅仅依靠海战恐怕已经很难取胜,荷兰的战争资源和潜力远比英国了解的深厚得多。为此,英国需要寻找一个同盟共同打击荷兰。而此时对于英国来说,最好的可利用者就是法国。法国在欧洲一向是一个的伙伴,而且实力强大,此时正值被称为太阳王的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时是与荷兰结盟,但实际上并没有参加重大海战,而这一次由于“英荷战争”迟迟未见分晓,法国已经难以等待了,于是,法国路易十四首先提出与英国联合打击荷兰。1670年6月,英法两国签订了《多佛密约》。该条约规定:查理二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并与法国共同对荷兰作战;查理二世恳请路易十四,出兵镇压英国可能发生的“骚乱”。1672年法国对荷兰宣战,法国退出了与荷兰、瑞典组成的同盟。1672年3月,英国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了一支荷兰商船队,于是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了。

  第三次“英荷战争”最后发展成欧洲战争,共打了5场战役。法国、丹麦、瑞典、西班牙等国均卷入战争。因此,第三次“英荷战争”已经不局限于海上,而是一场海上和陆地同时进行的战争。法军从陆地,英军从海上两方面向荷兰发起了进攻。路易十四时期,法国陆军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力量,而荷兰虽然是海上的“巨无霸”,但在陆地上则是个的侏儒。法国人在孔代和蒂雷纳的指挥下,荷兰的格尔德兰、奥弗赖赛尔和乌得支等省相继沦陷,直至突破了埃塞尔河防线,直逼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万般无奈之中,荷兰国王奥兰治的威廉(1672—1702)下令掘开荷兰人引以为荣的穆伊登拦海大坝,以阻止法军。尽管法军受阻而暂时停止了陆地进攻,但荷兰人也失去了家园,几乎全部转移到了船上,须德海和莱茵河之间一片汪洋。在海上,英国仍然是荷兰的主要威胁,法国海军只能起到陪衬作用。

  1673年8月的英法联军与荷兰的对决中,英军损失了9艘战舰,英法联军共损失了2000多人;荷兰伤亡了1000多人。这场海战荷兰人不但成功地阻止了英法舰队的登陆企图,而且,由于法国舰队的提前退出使得英国人大为恼火,鲁柏特亲王说:“法国舰队对这次失败应负全责。”这一海战最终使得英法联盟趋于走向瓦解。1674年,英荷双方签订的《威斯敏斯特和约》,和约规定1667年两国签订的《布雷达条约》继续有效,荷兰同意给英国80万克伦,承认英国在欧洲以外夺取的原荷兰领地拥有所有权,英国则保证,荷、法有战争自己坚守中立。至此,“英荷战争”总算落下了帷幕。

  平心而论,勇敢的荷兰人在三次战争中,面对大国和强敌,表现得非常杰出,荷兰在军事上也并没有输掉战争。荷兰国土就相当于中国西部一个大一点的地州,自然资源极度贫乏,农业经济脆弱,工业基础淡薄,整个国家的经济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和海外殖民地。而且国土小到不能再小,且人口根本无法与英国、法国、普鲁士等国家展开旷日持久的对抗,因此,荷兰在战后日渐衰落,英国在战争中获得霸权,而且凭借良好的工业经济基础,率先进行资本主义革命在日后的18世纪末取得世界霸主的地位。

上一篇:荷兰独立战争: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成立
下一篇:三十年战争时候中的欧洲雇佣兵制度及后勤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