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世界工业史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4月开始了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驶往美国纽约。4月14日晚,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倾覆,1500多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再续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
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建造泰坦尼克号的1909年至1911年正是一战前英德两国海军军备竞赛的白热化阶段。泰坦尼克号的建造与下水与此有着莫大的干系。
实际上,建造泰坦尼克号的目的是为当时如日中天的英德无畏舰竞赛分担成本。而且工人造泰坦尼克号其实是对建造无畏舰的岗前培训;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是退役的前无畏舰官兵;造这艘船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新兴中产阶级消费,给无畏舰凑资金。无论怎么说,泰坦尼克号都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相对于此,的军备竞赛也许显得更为惊心动魄。
19世纪中叶,伴随着铁血宰相和德皇威廉一世的励精图治,德意志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中部迅速崛起。但德皇威廉二世上台之后,抛弃了俾斯麦所指定的精密的外交体系,积压已久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能量开始向外喷射。德国人急急忙忙地踏上了征服、“开化”世界的道路。
当时,各种扩张主义的喧嚣充斥整个德国。“没有殖民地的德国注定是二等强国”,“德国需要殖民地就像需要每天吃的面包一样”,“我们时代的最大不公平在于,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强的思想和最强大的组织能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尽管德国人紧锣密鼓地向海外扩张,地推行“世界政策”,但他们毕竟是后来者。英国等老牌殖家经过多年经营,已经瓜分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最后,双方只能通过武力较量来解决问题,而在此之前,疯狂的军备竞赛当然是必经的过程。
德皇威廉二世在这场竞赛中自始自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直接促成了这场竞赛。威廉二世是“优先照顾和过高评价军事思想和军事价值”的代表人物。他深海洋霸权和世界霸权的相互关系,认为建造一支以英国为榜样的庞大舰队是解决德国所有问题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只有占据海洋,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和保持军事行动的自由。因此,威廉二世积极倡导德意志世界强权的舰队政策。
但是,威廉二世口无遮拦和草率冲动的性格,过早地暴露了德国的意图。1904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德国基尔军港,威廉二世几乎展示出他全部的海军力量,并在稍后的国宴上宣称,“用德国舰队枪炮的威严来欢迎远道而来的英国陛下”。英国国王和海军政要确实对德国海军印象深刻,但他们把这种海军实力的展示看作是对英国的巨大威胁,而不是像德皇所期待的那样,羡慕其伟大成就。从此,英国政府开始特别关注德国海军的发展进程。
1902年10月,英国海军部忽然注意到,德国舰队的巡航距离短,这显然专门设计用来对英作战的。由此,英国政府和海军当局深刻体会了德国的威胁。英国舆论界连篇累犊地发表文章,鼓吹乘德国海军处于襁褓时期,给予其毁灭性打击。同时,英国在人事和舰队的配置方面,着手进行针对德国的安排。1904年12月,英国海军强硬派费希尔担任第一海务大臣。他一上任,就立即削减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任务,加强英国北海舰队建设,德英海上争霸时代正式到来。
1905年英国转向建造大型战斗舰,它的吨位是当时战列舰的两倍,装备有最重型的大炮和武器。第一艘这种新型的军舰“无畏号”1906年下水。费希尔认为,英国转向建造无畏舰使德国没有希望进行海军竞赛,因为德国海军咽喉基尔运河的范围,以及海军母港威廉港入口的宽度和船坞都太小,而且英国预料财政困难的德国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建造如此昂贵的大型战舰并改建运河和海港。
事实恰恰相反:1906年5月德国帝国议会批准了德国海军补充法案。根据这项法案,政府将拨款扩大基尔运河和威廉港口,改善船坞设备,建造德国的无畏战舰。将要制造的这些德国战舰以英国无畏舰为榜样,但吨位更大、炮火更强。这样就出现了德英海军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转折。由于转向生产无畏舰,英国战舰对德国战舰数量上的优势逐渐减少。德国新战舰可能胜过所有英国老式战列舰,在建造无畏舰方面,英国也只比德国略占优势。1908年英国有8艘无畏舰,德国有7艘,德国舰队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海军力量。
1908年之后,一战的阴云在欧洲的上空已经越发明显,形势逼人之下,德英都加快了扩大海军的步伐。根据1908年的海军法案,德国将缩短军舰替换期限,继续建造6艘无畏级战舰,力图打破英国独霸海洋的局面;英国政府也于同年3月增加海军预算,并于次年彻底放弃节约军备开支的原则,决心不惜花掉最后一个便士同德国海军较量到底。1909年英国作出决定,德国每建造一艘无畏舰,英国就造两艘。
1909年夏,贝特曼出任德国宰相,他把同英国和解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贝特曼表示,如果英国同意缔结一个受第攻击时保持中立的协定,他就准备放慢德国建造军舰的速度。英国政府则坚持德国应该无条件削减海军作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前提。直到1910年秋天,英国政府才接受放慢造舰速度的设想,但当时进行的英国大选中断了会谈。
1911年两国又就交换海军技术情报的可能性进行了商谈。同年,大名鼎鼎的担任英国海军大臣,开始着手准备对德作战。在北海海域,英国集中了海军86%以上的战列舰力量,增设了海军参谋部,战争仿佛一触即发。
但1912年德国意欲进一步加强舰队实力的海军法案促使英国政府立即着手同德国的谈判。在谈判中,英方希望德国放弃增建3艘战斗舰或者至少把德国建造计划由6年延长到12年,以此作为缔结政治协定的前提;德方则希望同英国缔结中立协定作为放慢德国造舰速度的条件。最后德皇提出先缔结一个德英互不侵犯协定,然后再放慢德国造舰速度的建议,但英国内阁觉得能够从中取得的实惠太少而表示反对。
德皇大怒之下,1912年4月德国提出计划好的海军法案,4个星期后由帝国国会批准。根据该法案,德国海军预计要增加到41艘战列舰、20艘装甲巡洋舰、40艘轻巡洋舰、140艘驱逐舰和72艘潜艇。如此的公然扩军计划将德英和解的尝试击得粉碎。以牙还牙,英国的军工部门也开大马力,英德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达到白热化。
而就在此前后,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发生了,战争临近的压抑气氛增加了人们的悲伤,在此之后的一年之内,围绕泰坦尼克号这一题材出现了100多首歌曲。而人们的悲伤还没有散尽,预谋已久的一战便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