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秋,英国所有学校教室和童子军营帐内都贴上告示,内容是:“同学们,童子军们,请你们行动起来,迅速收集七叶树果实(类似板栗的树生果实)。此事关系战争胜败,国家存亡,望大家广而告之!”
时值一战关键时刻,英德军队正在法国前线反复拉锯,英国人急需武器弹药,可是七叶果是再普通不过的植物果实,扔出去砸人都嫌太轻,“杀伤力“还不如砖头瓦块,它怎么会和战争挂上钩呢
丙酮产量不敷需求
众所周知,丙酮是制造弹药时必备的化学用料。从1889年起,英军便使用无烟火药来制造炮弹,这种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基甲烷和硝化纤维(即火药棉),制作过程中需要丙酮作为溶剂。
一战前,各国兵工厂所用的丙酮全是由木材蒸馏法制成,每制成一吨丙酮,需要消耗大约100吨的桦树、山毛榉或枫树木材,因此丙酮生产国往往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英国舍不得砍伐本土少得可怜的树木,因此所需丙酮大多从美国进口,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1914年一战爆发后,英国本土库存的3200余吨丙酮仅在一年内就消耗殆尽,继续砍树造丙酮显然是竭泽而渔。于是,英国军火部向犹太化学家魏茨曼求援,希望他能另辟蹊径,发明大规模生产丙酮的新方法。1915年,魏茨曼向英国军火部提交了谷物提炼法,用100吨粮食能造出12吨丙酮,效率比木材蒸馏法高得多!英国政府迅速建立两座新工厂,预计年产丙酮超过9万吨,满足战争应该绰绰有余。
但新问题马上又出现了。到了1917年,由于德国潜艇封锁大西洋航道,英国国内粮食供应紧张,有限的谷物必须优先保证人们的口粮,丙酮生产再次遭遇瓶颈,英国军火部不得不又求到魏茨曼门下。
英国炮兵终于脱困
经过试验,魏茨曼发现英国乡下常见的七叶果(长得像板栗,但生吃很苦)内含丰富的丙酮成分,经过提炼,完全可以用它来制造火药!
为防德国人知晓“七叶果丙酮提炼法”,英国政府决定对魏茨曼的研究成果严格保密,只在1917年7月26日的《泰晤士报》上模糊地解释七叶果是“可以替代谷物的战争必需品”。由于英国政府为收集七叶果开出高额赏格,每上交100磅(约45千克)就能换到价值37.5英镑的战争债券,因此全国百为这种植物“疯狂”起来。最终有3000余吨七叶果被拉到英国合成树脂公司,在那里,七叶果被加工制成丙酮。
此时,前线英军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炮弹荒“。由于弹药不足,英国炮兵部队不得不限制开炮次数,规定每门炮每天只能打四发炮弹! 因为“七叶果丙酮提炼法”的问世,英国无烟火药乃至枪炮弹药生产问题得到解决,英国还重新调整了工厂生产布局,保证丙酮和炮弹的生产。
虽然七叶果被认为是化解一战英国“炮弹危机”的“”,但丙酮的生产过程却很不顺利,层出不穷的小问题一直阻碍着七叶果快速转化为丙酮。不过,七叶果确实解了英军的燃眉之急。历史档案记载,整个一战期间,英国陆军和皇家海军共计发射了近2.5亿发炮弹,其中半数以上是“七叶果丙酮提炼法”发明后发射的。这说明,如果没有七叶果,英军可能将少发射大约1亿发炮弹,其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