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5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王雪平的署名文章《在密封中让对手窒息—— 英军封锁战的示》指出,1982年4月,英国在收复马岛作战行动中,采取“先封后登”的作战方针,从空中与海上对马岛守军实施立体封锁,通过彻底切断马岛与外界的联系,摧毁其战斗意志,削弱其战斗力,确保了后续登岛作战的顺利实施。文章称,封锁成为达成作战目的首选方式,必须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与打击有机结合。
文章回顾了英国收复马岛的作战经过。1982年4月25日,英军先头部队首先收复了南乔治亚岛,夺取了前进基地。4月28日,英特混舰队进入马岛水域并展开,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以内实行海空封锁,30日完成了立体封锁部署,在马岛海域组成了3道封锁线。5月1日,英军连续出动“火神”式轰炸机空袭马岛阿军机场、雷达站和防空导弹阵地。5月2日,英特混舰队“征服者”号潜艇对在禁区游弋的阿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突然发起攻击,仅40分钟13600吨的巨舰被鱼雷击中沉入海底。
随后,英军封锁重点由争夺制海权转向争夺制空权。5月9日,英“海鹞”式飞机击落阿来袭飞机3架。5月12日,英导弹护卫舰击落阿军“天鹰”式攻击机4架。5月19日,英“海鹞”式飞机再次击落阿战机2架。5月14日晚,英一艘驱逐舰驶入福克兰海峡,对佩布尔岛实施炮击。继之,英军连续派出特种作战分队,采取机降和偷渡的方式秘密登岛,炸毁了马岛机场“普卡拉”式攻击机 11架以及雷达站、军火库等一系列重要目标,从海上和空中彻底切断了阿本土与马岛的联系,削弱了马岛守军的作战实力,为尔后登岛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章重点分析英军马岛封锁战的几点启示:
“封”——成为达成作战目的的首选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斗争的最高艺术,既适宜过去作战,也适宜现代作战;既适宜陆地作战,也适宜海上作战。息时代,岛屿争夺的复杂性、特殊性,更需要把“不战达成政治、军事目的”作为首要作战方针全力贯彻。实施岛屿封锁战,关键是能够彻底切断岛上守军与外界的联系,使其孤立无援。1982年,英军对马岛的封锁作战,组成了外、中、内三层封锁圈,各封锁圈采取空中火力与海上火力相结合、远战火力与近战火力相结合、火力与障碍相结合等多种封锁方式,通过对马岛彻底围困,为部队后续攻岛创造了良好态势。
“封”——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手段。信息时代的岛屿封锁战情况更加复杂,实现对岛屿之敌的有效封锁,必须采取多种封锁手段。一是平面封锁与立体封锁相结合。飞行化兵器、水下兵器以及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仅采取平面封锁的方式难以将对手封得住、封得死。建立水面与水下、低空与中空、硬与软、中远近的多维立体大封锁圈,是实现对守敌有效封锁的基本要求。二是海上封锁与空中封锁相结合。海上是敌支援和保障的重要补给线,也是登岛部队展开、攻击的重要空间,夺取了制海权,不仅切断了敌海上补给线,而且也减少了登岛部队来自海上的威胁。同时,还必须实施空中封锁,通过与海上封锁有机结合,夺取战场主动权。马岛封锁战中,英军在建立海上封锁圈的同时,以各种战机建立空中封锁圈,牢牢锁定了制海与制空权。三是对外封锁与对内封锁相结合。岛屿,尤其是较大的岛屿,由于对手设防时间较长,岛内作战及保障设施完备齐全,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和自我保障能力。因此,在实施封锁作战中,仅切断其与外部的联系还不够,还必须组织远程精确力量和特种作战力量对据守岛屿之敌实施精确破击,以瘫痪其作战体系,瓦解其抵抗意识,削弱其攻击力。
“封”——需要与“打”有机结合。现代海空封锁战中,敌必定从空中、水面、水下,甚至岛外实施反封锁。这要求实施海空封锁的一方,在对敌实施封锁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防护,将封与打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作战目的的达成。一是加强预警。先敌发现是确保封锁部队自身安全的先决条件。必须以各种高新侦察预警装备器材,组成远、中、近程与高、中、低空相结合的立体预警侦察感知网,实现尽早、尽远发现来袭目标,确保及时采取对策。二是火力截击。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敌火力打击距离远、打击精确高的特点,要求必须建立多层立体防护网,以实现远距离发现目标,中远距离截击目标,近距离火力摧毁目标。英军马岛封锁中,建立外层控制70公里,第二层控制40公里,第三层控制10公里,第四层控制3公里的多层防护体系,作战中实现了击沉击伤阿舰船9艘,击落阿飞机14架的战绩。三是先敌攻打。“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封锁战中,先敌动手更是达成作战目的不可或短的有效手段。可充分发挥强大的电磁攻击力,对敌实现信息先瘫、全瘫、快瘫;充分发挥空中兵器的打击威力,对敌实施高强度、高密度的攻击;充分发挥远战兵器的威力,对敌实施非接触、点穴式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