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阿贝赛报》3月30日发表题为《苏军曾训练犬炸弹攻击纳粹坦克》的报道称,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德军坦克部队曾不只一次面对过一种奇特的敌人——背负炸药包的军犬。这些受过特殊训练的狗会爬到坦克下面,引爆自己携带的炸药。苏军士兵称它们为犬地雷或犬炸弹,德军士兵则称它们为反坦克犬。
犬炸弹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24年,苏军在那一年批准士兵将狗用在战场上。不过,那时使用军犬的目的和后来大不相同,具体包括搜寻在大雪中失踪的士兵、通过爆炸物的气味找出埋好的地雷等。
在了解到狗身上的潜力后,苏联人开始考虑进行一系列与犬类训练相关的实验,以使军犬能够把炸弹运送到德国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底部。
为使军犬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苏联人采用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创始者巴甫洛夫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首位研究者爱德华·桑代克的研究成果。
训练中,人们先让军犬挨饿,几天后再让它们在动着的坦克下进食。原则上,这会使军犬在看到坦克时分泌唾液,因为它们会将坦克和进餐时间联系在一起。然而,苏联人寻求的是让军犬在看到坦克时跑向它。
训犬专家解释称,这种训练想让军犬在听到坦克的声音时,做出除分泌唾液的自动反应之外的行动。这种学习不仅有情绪反应的参与,还有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参与。后者对神经系统发出的号做出反应,为找到坦克下面的食物,做出寻找坦克的行动。
这种训犬方式是有效的,而且与现在的训犬方式很相似。
在军犬学会跑向敌方坦克后,苏联人想出了一个计划:让狗携带炸药包跑到坦克下面,放下炸药包,再返回士兵身边。但是,这项训练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随着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展开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军训练军犬的时间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当时,纳粹德国的军队因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坚定的战斗决心和极好的组织性,在各国军队中。不过,让德军变得不可战胜的还是它的机械化部队。通过“闪电战”,德军坦克让敌人感受到了恐惧。
由于德军当时已占据大片苏联领土,并从苏军手中缴获了大量反坦克武器。因此,苏联决定改变策略,对军犬进行更简单的训练,只让其钻到坦克下面,然后立刻将炸药包引爆,连军犬一同炸死。
士兵将炸药绑在军犬的背上,并在前线靠近德军坦克的地方放开它们,军犬会快速地冲到坦克下面寻找食物。但在这时,连接炸药包的一根杠杆就会因撞上坦克底部而被扳动,引爆炸弹。
这些发动自杀式袭击的狗引起了德军的高度关注,士兵遇到它们就会感到惊慌。
尽管如此,在实战中,这种方式一旦不能出其不意就不再有效。专家称,这种战术只在开始时起了作用,那时德军士兵以为这些狗属于医疗队,并未怀疑是陷阱。但在这些狗被证实带有炸药后,德军士兵在大多数时候能够在它们到达坦克之前将其打死。
另一方面,苏军对军犬的训练也会出现失误,军犬常常会将坦克弄混,钻到苏军坦克下面,炸毁己方坦克。还有不少时候,军犬会因战斗中的噪声受到惊吓,返回主人身边。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实无疑的,那就是犬炸弹在多场战役中得到了使用。它们还参与了二战中参战坦克数量最多的战役之一。苏军称,在这场会战中,16只军犬摧毁了12辆坦克。但德方则表示,犬炸弹并不十分有效。
不管在摧毁坦克方面是否有效,犬炸弹无疑摧毁了德军士兵的神经,他们被迫用武器瞄准这些行动飞快的动物。在许多时候,这种心理因素就足以使士兵慌乱。专家表示,虽然犬炸弹收效甚微,却打击了德军的士气,它们使德军士兵得时刻保持警戒。
至于这种战术为何会失败,一些专家将原因归结于军犬对战斗中的各种噪声的恐惧,另一些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苏军在后一阶段的训练上犯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