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沙·贾汉为纪念他第二任妻子穆塔兹·马哈尔修建的。1631年马哈尔死于他们的第十四个孩子出生之后,时年39岁。 沙·贾汉极度伤心,据说一夜间白了头发。同年这座陵墓动工修建,当时的许多工匠都是来自欧洲。直到1653年这座陵墓才被建成。当然耗资巨大。有传说,沙·贾汉曾想在河对岸修建一座和泰姬陵一样的黑色大理石的陵墓,但因他晚年遭儿子囚禁,所以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子。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际埋葬地之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泰姬陵坐落在一个风景区内,庄严雄伟的门道象征着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圆顶的亭阁。原先这儿曾有一扇纯银的门,上面镶嵌着几百个银钉。这些东西都已被劫走,门是铜制的。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种风格的陵墓竖立在一个底座上,上面饰有光塔,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寺同样的崇敬的心情。这种风格的纪念陵墓在印度北部发展并随之消失。
侯迈因在德里的陵墓于1564年动工,它是泰姬陵的雏形,牢固、威严而不失精致、高雅。17世纪70年代在奥芝加巴德为他的妻子仿造了一座泰姬陵,可是它没有泰姬陵的魅力与和谐。德里的另一陵墓赛夫达贾之墓于1753年动工,被称为是“莫卧儿建筑最后的闪光”,然而它可不是一座人们尽力设法要运河看的建筑物。这些纪念陵墓都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一个大的洋葱形状的拱顶、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这些东西融化在一起,创造出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与孟加拉的总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划的阴谋相比,泰姬陵内珍贵财宝的失窃可谓微不足道。19世纪30年代,他谋划拆除当时疏于管理、杂草丛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运往伦敦出售。只是因为从德里红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买主,这个计划才作罢。后来,在1900年当了印度总督的柯曾重新修复了泰姬陵。
毫无疑问,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艺术的典范。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筑毫无瑕疵,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它不仅表达了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纪念,也是他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17世纪为纪念其爱妃阿姬曼·芭奴,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