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资企业到德国开展兼并收购逐年增多。德国投资移民项目也越来越受到高净值人士的追捧。那么,中国企业并购中应当特备注意哪些问题呢?具体如下:
(1)充分准备,科学决策。
中方企业由于缺乏对德国市场、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了解,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以中国式思维看待德国的问题。例如在德国,某些政府要员的口头许诺往往无法兑现,具体执法人员只认法律不认高官;法律规定复杂细致,企业可能会因一些自以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被法庭传唤;并购不良资产时中标方在很多时候不是出价最高、而是并购方案最合理的买家,且承诺保留原有厂址和员工往往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加分项;并购后是否有裁员计划,是否会引发舆论关注,员工安置费用由谁承担等。诸如此类问题,中方决策者在制定并购方案时都应充分考虑,以免陷于被动或酿成重大后果。
此外,企业也应认识到并购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应以业务发展和战略布局为导向,要对并购之后整合的难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往往过于关注交易价格(即初始成本),对并购后的整合成本缺乏认识。并购之后如何整合企业,最终达到掌握核心技术、品牌和市场才是海外投资是否成功的关键。
(2)遵循规律,依靠专业人才
对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还属于新生事物,还没有很多经验和成熟的模式。企业往往凭借领导人有限的实地探访及内部研究人员的粗略搜集,感性地估计市场规模及目标市场的大致竞争格局,决定收购后才聘请专业律师参与并往往在1至2个月内就与德方签订并购合同。
而国外并购市场已经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一整套并购规则和程序,同时也培养了很多专业咨询人才和机构。例如德国企业从并购一开始就会有专业并购咨询人员和律师组成并购团队全程参与,在与中方的谈 判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是导致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经常要比欧美买家多付20%-30%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中国企业要注重培养海外并购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当地已有专业咨询人才和机构的力量,将前期调研、并购谈判、整合规划等委托专业团队协助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投资过程的安全和利益最大化,减少可能存在的政策法规、劳工组织、供应商、客户结构、文化等潜在风险。
(3)尊重文化,属地化管理。
属地化管理是引领全球跨国公司成功的共同战略,也是中国企业赴德国投资合作应该遵循的规律。外籍员工和外籍管理人员熟悉德国企业文化和法律法规,借助他们可使企业更快融入当地社会。中国企业完成并购后,尽量不要立即更换整个管理层,如果情况允许,可让有经验、负责任的管理人员继续留任,以保证企业的平稳过渡,之后逐步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4)适应德国法律的复杂性和严谨性。
德国是具有法制传统的国家,法律体系完整。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前期、中期及后期都必须对有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尤其对于劳资、税务和环保等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并通过聘请专业律师合理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德国一切依法办事,政府进行行政干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中国企业务必尊重法律的权威性,远离贿赂,尽可能对中方员工进行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5)充分利用德国政府各项优惠措施。
为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德联邦政府及各联邦州均推出针对不同企业规模和行业的各项优惠措施。中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尽量利用这些优惠措施,及早准备各类申请材料,在必要情况下亦可委托相关咨询机构办理。对于优惠扶持资金,则需在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统筹规划。另外,德国对设立研发中心、雇佣当地员工等都有专门的补助,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投资促进机构。各项优惠措施应事先商定,最好与相应地方政府达成明确的书面协议,防止事后无法兑现。
(6)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德国的工薪和税务成本都较高,尤其是当地雇员的社保支出占工资比例较高,工会还会根据经济状况提出加薪要求。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必须了解劳动法中关于工资和社保的具体规定,同时通过专业的税务机构来规划企业报税,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7)规范透明,加强对外沟通。
中资企业对德投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当地政府、媒体及部分民众的警惕和质疑,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舆论和政策环境。在不违反企业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应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议会、媒体、工会、社区等相关各方的交流,增信释疑,赢得各界的认同和尊重。
(8)与工会成为朋友。
德国工会力量强大,对劳工的保护极严,解雇员工须征询企业职工委员会的意见,且须依法给予补偿。如何处理与工会的关系是中资企业在德国投资面临的一大挑战,因工会反对导致并购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企业在并购之初就应意识到工会的重要作用,与工会保持密切沟通,把工会当作朋友和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而不是将其推向对立面。提早做工作,耐心解释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定的信息透明度,对争取工会支持非常重要。
(9)着眼长远发展,积极融入当地。
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与各方共享发展红利,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办法。企业应该制定清晰的本地化战略,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例如重视劳工权益、加强环境保护、助力社区发展等,以实际行动努力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中资企业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