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请您参考:
一、教育的功能
(一)1、教育功能的含义:(指的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3、教育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人口功能、文化功能、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4、教育的个体功能
(1)个体功能的含义(2)个体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
(3)教育个体功能表现为(a、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b、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5、教育功能的限制(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二、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形态(○1非制度化形态和制度化形态,○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3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4、教育的本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内部关系规律,○2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二)1、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2、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手段和技术的多元化)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育的目的
(一)1、教育目的的含义、
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二)1、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4、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2、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1、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三)1、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智、体、美、劳动技术)---“5育”
四、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定义。(对教师定义的理解:(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的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教师的基本素质:
(1)、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1热爱教育工作,○2热爱学生,○3自身的道德修养;
(2)、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修养,○3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3)、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1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活动成效的直接因素,○3组织管理能力,○4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4、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
(1)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1适应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专业化阶段)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3专业情意
(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 ○3、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其步骤:a 认识自我及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b 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c 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d 评价发展计划。○4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5进行教育研究,○6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7在参加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二)1、学生的定义
2、学生的本质特点
(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
3、学生发展的规律
答(1)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其中生理成熟以性机能的成熟为标志,而心理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另外,学生发展的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前进的,而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的发展状态,体现出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发展则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 (3)发展的阶段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顺序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跨入到另一阶段。而在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学生都表现出个体差异,但还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某一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年龄特征。(4)发展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发展除了共同的年龄特征外,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5)互补性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1)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和英国教育家杜威) (2)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2、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了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1)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
的人数等,主要是探讨的是师生交往的空间和交往频率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2)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2教师的领导方式,○3教师的智慧,○4教师的人格因素
(3)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