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学教育三轨制优缺点

        德国中学的第一阶段实施了三轨制,有四类学校,分别为文理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综合中学。第一阶段内,在一开始还设立了定向阶段,为期两年,学生在定向阶段学习的各种成绩会被记录下来,整体的两年作为一个阶段考评学生,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课业成绩表现,最终为学生推荐一个适合他的学校。这个被推荐的学校,就是德国中学第一阶段后四年学习的场所。
一、分轨前可以无忧无虑
德国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开始时的定向阶段,除了由推迟分流的时间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为德国学生提供6-9岁的无忧无虑的时间,毕竟这个时期的成绩既不会关系到以后的分流,也不会决定人生的方向,这位德国教师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夹杂任何别的念头,仅仅是教书育人的时间和场所。在这段时间,可以完全按照培养一个社会人的要求培养学生,可以交给他独立生活的能力,称为合格公民的能力。至于工作赚钱的事情,留到中等教育第一阶段的定向阶段再说就好。
二、分轨也可交叉
三轨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三个轨道,一分定终身。学生在里面表现得的好的话,也可以转学,或者利用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跳到层次更高的学校,或者选择适合自身能力、兴趣爱好的学校。三轨并行而交融,是因材施教,也是有教无类。这体现了三轨并行而交融的方式非常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9-10岁可能表现得并不优异,后期崭露头角;或者9-10岁锋芒毕露,后期江郎才尽,都可以在进行新的选择,为个人选一个最合适的地方上学,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一点,也是对学生的最爱护。
三、因材施教也是公平正义
三轨制虽然带有一定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把人为三类的色彩,但是,定向阶段、渗透原则和第二条途径的确立,使德国中等教育的三元制既有自己的特色,同时还兼具综合中学之美。如果说综合中学是为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那么,德国三元制实际上是在为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能力倾向的教育。这里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正义。[1]可以想象,如果把没有很高智力能力和理论思维的学生放在文理中学学习,学生听不懂,丧失学习兴趣,惶惶囷囷不可终日,反而是在摧残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学生在不适应自己的土壤中不但不会成长为柚子,更是连酸甜的橘子也做不了,只能成为酸苦涩的枳罢了。
四、实科中学式微,民众青睐文理中学
德国三轨制中实科中学为学生毕业后接受各种职业培训提供了条件。职业教育使劳动者获得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2]德国经济发展最知名的是制造业的强悍,制造业最有代表的是大众。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是真正关乎民生的事情,德国三轨制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标准的可以“升级”的工人。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三类学校的教育水平却相去甚远。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入 以严格的学术教育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著称的文科中学,而将教学设备和师资条件不容乐观、办学水平每况愈下的普通中学视为倾倒移民子女和学业一般的孩子的“垃圾场”。德国文科中学的学生在2000年的PISA测试中拿到582分的平均分,比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分高出82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普通中学学生的平均成绩只有394分。相比之下,德国不 同学校类型间的成绩差距居全欧之冠。[3]如果德国对这种教育分化的现象听之任之,任由学校特点变成了学校等级,把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变成了事实上的根据学生被预设的等级教导学生,放任这种现象,那么德国等教育的三轨制中的实科中学和主体学校就会变成中国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到第二个十年中期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上成为低质量和坏学生的代名词,成为看着孩子不出事的场所。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德国起源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轨制教育,在二战后的德国被回复,帮助了德国战后的重建和经济迅速恢复,也为如今德国在世界经济第四的地位培养了最重要的人。德国三轨制在现在对维持德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德国留学的大学排名
下一篇:德国预科申请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