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恩格斯还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和包括他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批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在接下来的第三部分中,恩格斯首先通过描述费尔巴哈对宗教的看法、态度,深刻地剖析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然后又通过他的宗教观,他的爱的宗教描述了费尔巴哈的道德观。《费尔巴哈论》最后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部分,恩格斯通过描述黑格尔学派的其他分支,在分析和总结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以后,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总结了它在经历工人运动后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十分详细的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点明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正是德国的工人运动。
至此,读完全文,我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想法,恩格斯所写的《费尔巴哈论》一书,并非是说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似乎是预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新生,而新生的支柱力量正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用终结作为这本书的书名,却道出了古典哲学的新生,这不得不佩服恩格斯的智慧和高超的理论水平,也使我想起了康德的哲学风格,德国古典哲学不会就此终结,德国古典哲学的新生何以可能。 从古至今,上下几千年,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会无声无息的终止,放眼过去,有的只是各种观点的结合与分离,各种思想的融合与发展。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看待问题也不能带有片面性,要一分为二的去认识,不能忽视其客观规律。恩格斯的终结暗喻着新生,就像黑格尔哲学中的观点,螺旋的上升,在不断发展的前行中回到原点,周而复始。终结与新生是逻辑中的两个相对概念,没有终结何谈新生,有了新生才有了终结的意义。终结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得到定义,越过了这一阶段,它将复归于另一种新生。
德国古典哲学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它起源于18世纪末,在当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困难的条件下产生,它的创始人是康德,一个孤僻的哲学、科学天才。作为古典哲学开创者的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首先提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关系的问题,他的“自在之物”代替了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的“独断论”和休谟的“怀疑论”。康德从一个新的切入点开始研究,即人们在认识事物之前,要首先知道自己有没有认识自身和认识其它事物的能力。康德承认有某种不依赖于人意识而存在的“事物”,这充分体现了康德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一面。但是,康德又认为这些“事物”的自身是不能被我们所认识的,他在事物的本质与其表象上进行了人为的割裂,这也使他的思想陷入了“不可知论”。虽然康德的思想存在局限性,但他的认识论却对推翻宗教神学起了积极的作用。
费希特在康德之后继续研究其哲学,提出了他自己的“知识学”体系,他反对康德的“自在之物”,认为世界具有可知性,世界是由思维创造的。这样他就完全继承了康德的唯心主义方面,克服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二元论。后来费希特的信奉者谢林在研究中转变了其态度,对费希特的“自我”观点进行了批判。他企图把他的这种“同一哲学”用于消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但究其本质,无非是用更高、更神秘的精神意识去代替了“自我”。
正当人们感觉古典哲学发展到这里就要完结的时候,黑格尔用他的“绝对观念”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通过论述否认了二元论和不可知论,进而建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19世纪黑格尔学派发生了分裂,费尔巴哈成长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他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建立了“人本学”的唯物主义,宣扬“爱”的宗教,同时对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认为黑格尔颠倒了精神与自然的关系,从精神退出实在又从抽象推出现实。他还认为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与基督教中的上帝扮演着同样的角色,把宗教学转化成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神学最后的避难所和支柱”。 但是费尔巴哈在随后改造黑格尔哲学中没能领会黑格尔的辩证法而将其抛弃,不能不说甚是遗憾,最后不得不被历史挤出了舞台。
难道德国古典哲学难道真的就此终结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他们去掉了古典哲学的杂质,留其精华,理所应当的扛起了古典哲学的大旗。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正确之处,同时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