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机械为什么那么发达

        德国工业复兴之路
与其他国家企业相比,德国企业胜不在规模,而在其独具一格的特色。有时人们很难说清,到底是德国这个国家的形象与性格塑造了德国制造的名声,还百年来德国产品的优质造就了人们对德国这个国家的整体印象。这很可能与德国一大批中小企业占据出口行业主要部分有关,他们大多名气不大,但却是各个行业中的“隐形冠军”,而又被统一冠上了德国制造的铭牌。
然而,这却并不妨碍德国经济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德国经济真正的支柱在于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就业人数占到全国总数的70%,公司净产值占到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实际上,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一以贯之的特别扶持。在全球恐怕都很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如同德国这样把促进中小企业提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精确定位,是这些中小企业的制胜法宝。与大而全的跨国公司相比,德国的中小企业只是在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却努力将这个产品的市场横向扩展,销售到全球。应用到无数的行业中。而大型企业则是力图占据整个行业,并极力在产业链上游、下游进行纵向延伸。
“德国制造”的血液
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振兴的基石,也是德国制造崛起的秘密武器众所周知,德国是“二战”战败国,面对战争留下的民生凋弊、满目疮痍,德政府实施了职业技术教育,并逐步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成为免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证德国制造的品质,德国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学徒制”教育体系。“学徒制”即为选择职业教育的16岁学生必须当3-4年的学徒,其中一半的时间在企业“学徒实习”,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工会在450个行业里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通过学徒制才能被企业聘用。一旦成为了企业的技术员工,薪水也相当可观:德国的蓝领工人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工人高水准的工资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比如美国的福特早在多年前就印证了这个事实。
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精美的产品,投放市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使德国经济快速走出困境,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工业强国。
“德国制造”的内在动因
“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包括高绩效、耐用、少量维护、设计优异等特点。德国的许多企业家受技术驱动,把他们对于质量的想法应用到产品中去,比如博世集团的口号就是“科技成就生活之美(Invented for life)”。
德国制造科技协会的负责人莱布博士相信,德国工业的基础就是“制造科技”。而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
“德国制造”的优势不在于价格,而在于质量、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及优秀的售后服务等因素。例如,德国著名的清洁器械公司凯驰能够提供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和污染的非研磨清洗方案,并且提供专业团队执行清洗任务,因此能够胜任如清洗美国国会总统头像这样要求极高的任务,目前凯驰更参与世界文化发展赞助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对著名历史建筑进行清洗。因此,尽管凯驰的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许多,但仍然订单不断。
另一个保证“德国制造”优势的措施就是严谨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著名的德国标准化协会DIN。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重要成员,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例如,最著名标准之一就是1922年制定的DIN476号纸张规格标准,包括A4、A3等常用规格。这些标准严格限制了企业的一举一动,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质量。
世界工厂的制造者
和流行的看法不同,自从新千年来临之后,并非信息产业或者中国制造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IT浪潮中受益的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因为软件价格的下降而丧失了发展的劲头。同样,占世界贸易1/5的服务业近年来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而新兴经济体购买机械设备的数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比如中国和俄罗斯都在中东建立工厂,大规模地升级改造交通设施和改善基础设施。
1995年以来,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占德国出口增长的1/3。德国的经济分析家赫尔曼西蒙说:“中国或许是世界工厂,但是德国公司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
德国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看来会损害德国经济的国家那些拥有廉价劳动力的新兴国家。它们没有削弱德国的经济,反而给德国经济增长增添了动力。
因为它们的新兴中产阶级购买了大量德国汽车,而且其工厂购买了大量德国高科技重型机械。这些是德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称冠全球的秘密
把低端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以及完善的服务打包出售是很多德国公司成功摆脱与中国产品竞争的方法。这就是德国公司能在从可可粉加工机到包装编织机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机械制造领域称霸全球的原因。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彼得舍特说,最明显的原因是德国产品更能迎合客户需求,产品质量更高并且提供终身保修、系统整合和更新服务。
重视特种用途机械的研发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产业衰退期间,德国相关企业被迫采取激烈的重组方式来应对困境,主要是大幅削减工作岗位。特别是标准化产品领域,价格因素的竞争异常激烈。此后,德国企业将产品定位于重点研发专有技术密集型的、昂贵的、一次性和小批量的产品。
一般而言,特种用途机械的生产需要较大的工程投入,但利润要比大批量产品高,所以在过去十几年,德制造商总能通过提高其利润来弥补周期性衰退的损失。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的调查结果,目前一半左右的德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按照用户的订单生产小批量、特殊用途的产品,另外25%的企业则生产大批量和专用机械产品。
机械制造业新兴市场的未来
德国机械制造业传统上主要向西欧和北美市场出口。对德国机械制造业而言,全球新兴市场将为其提供大量的商业机会。专家预计,中期内向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出口可望实现7%~12%的增幅。同时,东欧、南美市场也会有2%~4%的潜在增长机会。
目前,中国是德国机械产品在亚洲的最大市场,中国也是德机械产品进口的第九大来源国。
德方认为,中德机械制造业之间互补性较强,双方可以进行合作,实施战略分工。在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德国的重点是利用最新技术生产特种用途的机械产品,中方则借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服务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市场。这样的战略分工不仅对德国企业有利,中国企业也可通过不断提高专有技术水平,有能力进入原先由德国占领的中端市场。
德方目标是保持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挖掘潜力,争取在中低端市场取得进展,即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弥补劳动力价格的劣势。因此,先进的生产技术注定是德国机械制造业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
 
上一篇:德国工业为什么那么厉害
下一篇: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参加柏林世界公园使馆主题日活动